開眼eWeekly ﹥Content

聞天祥電影台推薦


★重返奧斯卡現場1--文學電影的典範【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


導演:詹姆斯艾佛利


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艾瑪湯普遜


播出時間:3/27(13:55) 衛視西片台

長日將盡》是「文學電影鐵三角」:導演詹姆斯艾佛利、監製伊斯麥墨詮、編劇露絲鮑爾賈華拉,繼【此情可問天】後趁勝追擊,也是他們第十四度的合作。不曉得是否因為偏愛具有歷史的古屋,《長日將盡》和《此情可問天》一樣,故事的起點都是一棟華廈。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房子的總管,隨著世代的變遷,他目睹了二次大戰的盛衰消長,侍奉的主子也由英國侯爵換成了美國議員。然而做為一個歷史的見證者,他卻選擇了沒有意見,僅忠於自己的職守。


這種人生態度,亦延續到他的感情世界。經歷父親的猝逝與曾經愛慕他的女管家的別嫁,別說是一滴眼淚,就連一句惋惜也沒有。帶著冷峻的面孔重回嚴謹的工作崗位,我們除了看到一個理想管家的典型,也將發現這一切的克盡職守與無動於衷,只不過是害怕情感洩漏的一種偽裝或藉口罷了!【長日將盡】把時空定為二次大戰前後,不是平白無故的。列強在這棟大宅所進行的秘密談判,促成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現在盡知;但是有誰在意同時同地一群在歷史上無足輕重的下人,也進行者心靈的拉扯。文學與電影,記錄下這些,讓我們見識到心理疆界上的另一場征戰,同樣慘烈。

從文學到電影,《長日將盡》的成績幾近完美。其劇情是以「現在式」和「過去式」平行發展,現在式是安東尼霍普金斯驅車拜訪離職多年的女管家艾瑪湯普遜,過去式則為他們昔日共事的吉光片羽。兩者交替出現,既表現出電影敘事的緊湊靈活,也令觀者心理有所期待,由於過去的壓抑,教人更加希望兩人能把握重逢良機彼此坦白。奈何時不我予,女管家發現已分居的丈夫才是最需要她的人,加上女兒懷孕也需要照顧,兩人還是再度無緣。


夜色中送別的尾戲拍得極好,平日老脫班的電車偏偏這天準時了,透過大雨淋漓的玻璃,可以瞥見艾瑪湯普森臉上爬滿了淚水,正如她宣布婚訊的那晚;而安東尼霍普金斯還是有禮地揮帽告別,有條不紊。當鏡頭重回大宅,一隻不小心飛進的鴿子急欲闖出,而我們的男主角卻再也解不開這道符咒了。

要不是《費城http://的湯姆漢克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我實在不相信有人能威脅安東尼霍普金斯再登影帝寶座,他對動作、表情、聲音的控制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導演也能擅用鏡頭和光影捕捉任何點的震動,即使是一滴眼淚,也能讓人感到椎心般的刺痛。文學電影到了《長日將盡》,又是一個新境界。









★重返奧斯卡現場2-湯姆漢克首次封帝【費城】(Phildelphia)


導演:強納生德米


演員:湯姆漢克斯、丹佐華盛頓


播出時間:3/29(21:40) Cinemax

在討論《費城》之前,我們有必要明瞭它是好萊塢主流首次以愛滋病為題材的電影。這個「第一次」不見得要為它加分,而是讓我們更加注意創作者想藉此樹立「典範」的用心。既然是好萊塢的典範,《費城》勢必在表面的人道關懷之外,保留家庭價值、感情忠誠,甚至在正面的人生觀與美好的主角形象上注意分寸。

於是我們看到形象健康的湯姆漢克斯雀屏中選,演出罹患愛滋病的同性戀律師安迪。對演員而言,這是博得演技口碑的契機;對投資者而言,除了確保票房吸引力,更重要的似乎是降低同性戀的威脅性。這聽起來好像有點矛盾,使用一名異性戀演員主演同性戀角色,難道不可以視為族群彼此的互諒嗎?如果你指的是安東尼歐班德拉斯去演《慾望法則》那個被愛沖昏頭的同性戀男孩,那麼我相信。我也承認一個同性戀律師可以是隱藏得好好的,並且年輕有為、打扮入時、廣受歡迎,和異性戀者沒有兩樣。但是如果一部電影只是把同性戀處理成外表光鮮的可人兒,很可能是為了逃避探索內在層次的一種遁逃手法,而且我相信這份疑慮並非憑空捏造。《費城》只出現過一次暗場處理湯姆漢克在同性戀電影院勾搭陌生人的短短幾秒鐘跟同性性行為有關的情節,並推測這可能跟他身染愛滋病有關,就不再碰觸同性戀跟異性戀不同的地方,到底是保護同性戀,還是怕激怒異性戀呢?再者湯姆漢克斯的奮發向上,以及飾演他情人的安東尼歐班德拉斯那種匪夷所思的寬容大度,在拉拔同性戀地位的同時,是否也泯沒了應有的人性反應?


同性戀電影從地下到地上,在尋求認同的階段,曾染上嚴重的「潔癖」,俊美的主角、摯情的舉止,彷彿在恐懼「變態」攻擊的加身。或許我們應該將這視為一個階段性成就,至少這些有潔癖的同性戀電影曾經做過一番改變,但是如果不加思索地繼續奉行,極可能形成另一個陷阱。New Queer Cinema的觀念出現,鼓吹摘除掉自己與人相異的那股歉疚,進而擁抱這份特殊。就電影而言,大可描繪同性戀者的灰暗、困境,他們既是人,就有七情六慾,而且是同志的七情六慾,何怪之有?「正視」比「美化」更要來得有尊嚴。

耐人尋味的是當同性戀電影作者自行撤走過去領域,投入 New Queer Cinema 以後,異性戀陣營反而接收了這塊園地。從這裡來看,《費城》和《囍宴》是很接近的,它們雖然都包容了同性戀者的意見或意念,但是真正主導的還是異性戀觀點。這是既定也是難以改變的事實,如果我們相信電影有所謂「作者」存在的話,你如何要求李安或強納生德米以同志角度來創作,無非是緣木求魚。堅持以同志觀點實現所有關於同性戀的電影,仍然值得保有(在劣幣仍遠多於良幣的情況下,堅持陣線是有其立場與必要的);但是我們是否也試著省視這些「異性戀觀點的同性戀電影」的另成一格?

如果可以,我在之前所提出的疑問,諸如《費城》漠視同性戀者可能的憤怒、沮喪、慾望等內在層面,而刻意把焦點擺到某特殊「事件」上,好去探討同性戀對異性戀機制造成的衝擊和反省,可能正是目前此類作品的共同策略(《囍宴》未嘗不是如此)。這倒不是平地一聲雷,至少大眾傳播媒體對同性戀議題的討論,以及愛滋病出現後的誤導與澄清,都助長此類題材被觀賞與被接受的可能性,才讓保守的電影大企業肯於嘗試。李安於《推手》後執導《喜宴》,強納生德米在《沈默的羔羊》後拍攝《費城》,都不是貿然成事,前作的名利雙收才是真正的背書。嚴謹的態度是他們的優點,卻也同時制肘影片的可能潛力。


費城》的成形充分顯示這種多方顧慮的結果,就是成為一部「無害的宣導『長』片」。片中的每一場戲都清楚地標示其指意功能:安迪在工作上的幹練,告訴你「同性戀不因性取向而影響工作能力」;當他發病時,情人的常伴身側,又說明了「同性戀不見得濫交,也許有出軌,但真情也能無悔」;而每一場法庭戲,更在大量的主觀鏡頭運用下,不厭其煩地告訴每個觀眾正確的愛滋病觀念,甚至安排了一位因輸血而感染愛滋病的異性戀婦女當証人,企圖從感性的証詞和她對男同性戀病友的認同眼光中,強調接納的重要。


由此不難理解為何要大費周章描述安迪和家人相處的情形。這可能是全片最不可思議,也是最催淚的時刻。全家竟然沒人怒斥他的性向或是為家人帶來困擾,兄弟姊妹放心把嬰兒讓他抱,老爸老媽那句「至少我從沒讓我的孩子躲在人家背後!」更是如雷貫耳。就像《囍宴》後來Simon答應和偉同一起當葳葳肚子裡孩子的爸爸一樣,導演無視「必然」的困境,顧自為同性戀勾勒理想國,能感動人,卻有欠考慮,也暴露創作者對這些問題思考的底線過度一廂情願。

不過強納生德米對這種表態是樂此不疲的,可從原本憎惡同性戀的黑人律師接下這件官司看出,德米有意聯結兩種受剝削族群的力量,共同對付象徵白種異性戀威權的事務所,黑人律師替安迪打贏官司,安迪也啟發黑人律師感動生命。優異的表演,成功軟化原有的隔閡,讓這組人際關係最具說服力。強納生德米也藉此間接聲明他用《費城》發言的正當性和可信度,既然異性戀律師可以為同性戀者討回公道,他自然也有資格執導這部詮釋同性戀人權的電影。


奈何現實的處境是投資者有其不變的保守性(特別是好萊塢),觀眾也不見得全走在前面(用異性戀道德看電影的大有人在),強納生德米必然多經考慮,在不醜化同性戀者的前提下,所顧慮的其實是異性戀觀眾。也就是這類「異性戀觀點的同性戀電影」飽受激進評論攻擊的原因之一,因為它們企圖讓觀眾認同片中同性戀角色的同時,往往也挖空了這些角色的性格與慾望,一個清淨的空殼顯示導演自己都無法正視,又如何引導觀眾認識真正的同性戀者。

所以《費城》處心積慮的分明結構,仔細蘊釀的戲劇張力,只能說出人權平等的概念,卻沒進入到角色的心緒。我們驚訝的是湯姆漢克斯這名演員的表演幅度,而不是安迪這個人物的複雜程度,正說明了《費城》做為好萊塢的「第一次」,甚至可能的「典範」,所努力走到的、與視而未見的。

作者:聞天祥 【節錄自世界電影】

本期焦點-【v.058】 200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