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5月一号:精彩的綠葉


《5月一号》的中年踟躕,退縮得太過快速,還真的是應驗了宋朝詞人蔣捷所寫的「流光容易把人拋」,徒然虛擲了任賢齊的潛能。

雖然青春留不住,來不及多溫存片刻,總是遺憾。

導演可以透過拍片回味青春,平凡我輩,擦肩而過的,往往就再也回不來了。



《5月一号》的年輕演員各個精彩,演自己,演昨天,自在又自信,活力天成。擔綱的主角像花朵綻放花香,陪襯的也有暗香,殊為不易。導演的選角、琢磨與調度,都見功力。

初試長片啼聲的周格泰能夠兼顧1980和2010,相距卅年的兩個世代的青春美學,同時讓隸屬各個世代的演員都能恰如其份詮釋青春容顏,同時精準做出區隔,在美術的堅持上,表現得為突出。

唯一貫穿卅年的程予希(分飾女主角王蕾及她的女兒白白),表現稱職,光是劇情設計就見巧思,畢竟卅年前,她讓17歲少年林克銘(石知田飾演)心旌動搖,卅年後,48歲中年林克銘(任賢齊飾演)再見到她,才會有驀然回首的那份時光倒流的歎息。只可惜,《5月一号》的青春熱血,何等澎湃,《5月一号》的中年踟躕,退縮得太過快速,還真的是應驗了宋朝詞人蔣捷所寫的「流光容易把人拋」,徒然虛擲了任賢齊的潛能。

石知田的血性與狼鷹般眼神,堪稱是《5月一号》最犀利的發現。虧得有他直接衝進教室的血性,他的激情才有說服力,才是「We used to love, while others used to play」的肉身實踐。那場教室送黑膠的心意表白,確實夠讓受寵若驚的王蕾終身烙印難忘了。

1980年代的程予希,一直離不開雨和水花倒影,那是氳氤往事的時空借力,清涼中沁人心脾;來到2010年代後的造型,多了陽光明豔,但對愛情的表白,卻也不再那麼含蓄內歛,從觸胸到賓館,多了慾望的溫度。程予希的愛情主張與行動力,就這樣悄悄超越了她的母親(透過她的肉身對比,就更添加了奔放熱能)。

至於青春猝逝的楊又穎,在《5月一号》扮演的蔡桃桂(一個乍聽之下,就有爆笑能量的名字),雖然只是綠葉,但缺了她,青春就缺了一角,她的功能一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的彎彎角色:可以聆聽,可以當電燈泡,可以當安全桿,甚至還是剎車皮,跌跌撞撞之間,驚呼尖叫之餘,原本斑駁的昨天,就有了溫暖的顏色。

可惜的是,後來的蔡桃桂去了哪兒呢?《5月一号》用了極大篇幅歌頌1980年代的17歲青春,卻來不及在2010年逐一對位,雖然寫實得跡近無情(青春不就是一塊塊剝落的嗎?飛走的小鳥,有幾隻能還巢呢),但是不能比對,就是有憾。周格泰讓年輕人活力四射,卻讓大明星們集體萎縮,不是癱倒床上或者醉倒酒瓶中,使不上力的中年,如此黯淡,連帶也就減損了少年的血性紅光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496】 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