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世界第一麥方:紅豆憾


吃起紅豆麵包,你會連想到「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的詩句嗎?多數人不會這麼多愁善感,但在《世界第一(麥方)》中,紅豆情意結佔了不少篇幅,可惜卻未能蔚成催淚情思。

世界第一麥方》主打三個訴求:吳寶春、紅豆麵包和麵包大賽。除了飾演吳寶春的李國毅之外,其他都處理得太過浮相,讓人有些扼腕。

關鍵在於紅豆麵包。因為那是吳寶春的初戀,承諾與追求,拍得動人,他的麵包人生就更具有說服力了。

紅豆麵包的緣起來自鄉下國小來了位富家千金欣玫,每天都會有紅豆麵包當點心,趁著溜滑梯之便,從小只知鳳梨和龍眼滋味的吳寶春咬了一口紅豆麵包,不但味蕾一新,更有一親芳澤(同口咬)的蜜甜,少男心事就此萌牙,再加上欣玫隨後又在告別鄉下前,補上一粒紅豆麵包,他們的家庭經濟落差與相思情懷,就成了他牢不可破的嚮往。



因紅豆定情,再以紅豆相約,再靠紅豆勵志,其實是合情入理的戲劇安排,然後想把紅豆推到極致浪漫化的《世界第一(麥方)》,卻忘了朝紅豆深層鑽,說不出個道理出來(內餡究竟是要選蜜紅豆或帶殼紅豆?甜度和焦度如何拿捏?麵皮和芝麻有何奧妙?試做何以失敗,馮凱飾演的金水師又給了他什麼指導?欣玫結婚前夕特製的紅豆麵包又如何做出刻骨銘心難忘的滋味),料理的學問加上相思的惆悵不都是可以加油添醋,引入入勝,甚至創造流行次文化的機緣嗎?《世界第一(麥方)》手中有紅豆,卻不會善用紅豆優勢,大做文章,還真是可惜了。

編導其實不是不懂經營麵包趣味,《世界第一(麥方)》花了不少時間介紹什麼是「活」的麵粉,從老麵的菌種與發酵的時間控制,這款麵包傳奇配合特效畫面的製作,確實很能吸引觀眾垂涎或者好奇,麵包電影少不了麵包趣味,更不能避美食而不談,這就是為什麼阿洸(邱凱偉飾)師父願意指導吳寶春,從一位懂得分辨舌尖滋味的美食家做起的那一大場戲,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的原因所在了。



紅豆的問題則與女主角欣玫有關。首先是造型,導演與美術設計或許想讓欣玫一出場就有不凡氣質,相對於其他女生的清湯掛麵髮型,唯有欣玫是有如羅霈穎的那頭長直髮配上齊瀏海打扮,是很醒目,亦很吸睛,卻與整體環境格格不入。這款髮型其實一路跟隨著欣玫,後來由孟耿如接力飾演青春版的欣玫時,造型符號緊密相連,不合宜的感覺亦一路相隨,孟耿如略微浮腫的下眼臉,讓角色年紀顯得尷尬,亦讓髮型給人有如戴假髮的不真實感覺,失去了讓吳寶春神魂顛倒的那股勾魂力量。

當然,吳寶春幾次要送麵包都送不成(有時是忘在車上,有時是哭得太傷心),讓他們的紅豆相欠有了下回再約再還的糾纏,但是做為最後婚禮上的祝福時,吳寶春如果還能添加一點巧思,做為獻給愛人的禮物,會不會更感人?

至於欣玫在婚禮上還思念著寶春,彈琴也難忘懷舊情郎,此情此景固然動人,卻無法解釋她還有選擇機會的時候,看見吳寶春送上那一盒未寄的情書時,沒有私奔的情懷?父母親離婚的時候,她不是吵著要寶春帶她走嗎?真的到自己的日子時,一方面眷戀舊情,另一方面卻不願斷腕,是愛的不夠深?還是真的信守盟約?還是接受了母親灌輸的階級觀念,沒有大破大立的勇氣?



並不是要欣玫違背她的婚約盟誓,差別在於這次婚宴前紅豆麵包,差點誤了麵包大賽,差點讓吳寶春體力不濟,編導的始意或許是用這次的失蹤插曲打造情聖魅力,不料,卻突顯了欣玫「只知有己,不恤寶春」的自私。愛情不夠動人,就像沒人可以形容婚宴上的紅豆麵包究竟是什麼滋味,《世界第一(麥方)》就這樣錯失了紅豆傳情的大好機會了。

同樣地,吳寶春得獎的酒釀桂圓麵包和荔枝玫瑰麵包都來自童年記憶與本土食材的連結,可以著墨,可以回甘,電影中只簡單用幾句旁白就輕輕交代過去了;同樣地,麵包大賽篇幅不少,可是誰知道吳寶春怎麼贏得冠軍的呢?這或許是基於片長或重點選材,不得不做的割捨,但是,輕,就失去了重量;輕,就容易被風吹散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406】 201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