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薔薇》:亂世兒女情
人逢亂世,身不由已,就連愛情亦難持久,但是動人的戲劇,不能只參考公式,還是要回到愛情本質。
觀賞《末世薔薇》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帝俄時期曾經有位海軍大將的名叫高爾察克(Aleksandr Kolchak),看完電影,補查資料,確實就增廣了見聞,也對蘇聯革命初期的政爭混亂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吸引我觀看《末世薔薇》的原因主要在於電影的宣傳稿:莫斯科製片廠要開拍一部關於「海軍上將高爾察克」的傳奇愛情電影,並公開對外徵選女主角。有位風韻猶存的女子前來應徵,她雖吻合了所有條件,但卻沒人敢用她,原來她就是當年高爾察克的秘密戀人安娜...。
電影海報上有海戰場面,有軍官與美女的造型,可是,為何會是一部與與電影拍攝有關的作品呢?何以會是紀念俄國電影工業問世100年的力作呢?一直要到看完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才勉強看到了可以印証宣傳語詞的片段,可是沒有這場戲,絲毫並不影響《末世薔薇》的史詩與愛情架構,更精準一點地講,這個結尾處理得沒頭沒尾,有氣無力,並沒有勾動起今昔對比的張力,反而暴露出導演安德烈克拉夫庫克不善於訴說言情故事的弱點。
《末世薔薇》其實是一部在亂世中相逢,也在亂世中硬生生分離的愛情電影,亂世是重要的時代背景,男兒豪情與男女私情,交相疊映,則是《末世薔薇》在追求商業與藝術的平衡手段。有些場景可以拿來與《安娜卡列妮娜》來互相驗證,有些情節可以與《齊瓦哥醫生》來做平行比對。
相較於《安娜卡列妮娜》,《末世薔薇》的女主角同樣叫做安娜(由莎波雅斯卡亞飾演),她同樣是有夫之婦,同樣是接納了邱比特的挑逗,奔向了生命中的另一段感情,而且,她的愛人同樣是軍人,只是這回官階更高,成了將軍(即高爾察克,由康斯坦汀卡賓斯基飾演),愛情的熱情動能,讓他們無視婚姻的誓約與枷鎖,快步投身熱情的火焰。
不同的是,安娜的先生卻是高爾察克的手下,他先從手下隨身攜帶的妻子圖像,有了一見鍾情的震動,繼而在貴族的舞會上得見本尊,更有驚為天人之歎,所以不顧妻子疑惑的眼神與責難,火熱追求,數重要的是他們的遇合之情,雖和《安娜卡列妮娜》一樣,同樣都是在舞會中定情,差別在於她們卻從來不曾共舞,這種遺憾,只能在片尾的舞會場景中,從安娜的回憶目光中,再度「yesterday once more」,試圖引爆讓人跌歎再三的唏噓感傷。
相似於《齊瓦哥醫生》,兩部作品的男女主角都是經歷了蘇維埃大革命之後,際遇坎坷的帝俄權貴,他們曾因革命帶來的政治變遷而分離(高爾察克一度遭共產黨放逐國外,後來又潛回西伯利亞,成為白軍領袖),紅軍與白軍的內戰,既牽動,也改寫著他們的命運,這和《齊瓦哥醫生》因為戰爭讓男主角尤利與女主角拉娜得能在戰地醫院共事,卻又因為內戰,讓避居烏拉山下的尤利與拉娜得能有著絕美的短暫戀情,同樣是因為內戰,尤利成為俘虜,卻也在歷經風雪之後,得能在寒天冰宮中,寫下最甜美的重逢小詩,最後再因顧念拉娜安危,而於雪壁寒冰中黯然分手,此生無緣重逢。
差別在於,《末世薔薇》中的安娜曾經陪同高爾察克到達生命的最後一個車站,也曾陪他度過最後的牢獄歲月,只是縱有癡情無限,還是改變不了政治鬥爭的殘酷現實。
拿《安娜卡列妮娜》或《齊瓦哥醫生》來比對《末世薔薇》,其實對前兩部經典並不公平,關鍵在於《末世薔薇》的戲劇橋段有太多前人影子,卻欠缺自己的主體論述,例如高爾察克搶奪屬下妻子,如何面對他的軍紀統御(高潮的男人攤牌戲,卻因為遇上了工人奪權,而就輕描淡寫帶過)?安娜面對夫婿的責難,卻也不見任何愧疚慚色,安娜卡列妮娜所承受的那種千夫所指的道德壓力,卻在亂世崩毀的價值觀中,悄悄有了自由自在伸張手腳的空間,卻也因此少了內心探索的戲份,一切看似因為有著濃烈的愛情,就理所當然地得著了該有的幸福,雖然,一切都是那麼地短暫。
《海軍上將》是俄國電影人取的片名,到了台灣卻更名成為《末世薔薇》,明顯是想將焦點從陽剛的高爾查克轉拉到美麗嬌弱的安娜身上,畢竟,史實功名,對多數觀眾感覺太陌生與遙遠,短暫但是璀璨的愛情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論述,偏偏,《末世薔薇》的情愛細節處理得太膚淺與簡單,少了迂迴轉進,少了千愁百轉的迴旋空間,以致於生命愛情成了追逐功名志業的歷程中的陪襯犧牲,未能直進人心,形成千年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