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英雄與時代對話
這張海報精準地呈現了英雄所處的時代,也預告著英雄的決定。
葉偉信執導的《葉問》,焦點在於介紹詠春拳大師葉問,趣味則在於時代和詠春拳。
葉偉信用了兩種對比手法,讓觀眾得見葉問其人。
首先,是境遇的對比。葉偉信選擇的工具是葉問身上的一襲長衫。
甄子丹詮釋的葉問是廣東佛山的富家少爺,家境優遇,讓他能夠從容練拳,成為黃飛鴻之後的首席武術高手,才有了廖家拳的登門求教,以及北拳高手(樊少皇)的踢館。但在中日戰爭期間,葉家家道中落,豪宅被封,英雄蒙塵,終日困居小閣樓,只能靠變賣家產為生,並且出外應徵苦力,最後則是忍不下一口同胞血仇之氣,出面單挑了日本三浦大將(池內博之)。
公子哥兒時期的葉問總是一襲長袍,風度優雅自在地過著名士生活,即時與人過招,也總是輕鬆以對,目的就在呈現他一代武術大師的器宇。後來公子蒙難,他還是穿著那一身長袍去應徵推煤苦力,就給了人愣頭愣腦不知變通的「適應不良」之歎。葉偉信就用這一襲長衫,讓我們看到了英雄人格與時代遞嬗的變與不變。
不過,長衫還是刻意的符號,《葉問》中最神來一筆的時代對應畫面則是葉問帶著悲愴的心走上街頭,腳步踉蹌,壓力沈重,因為時逢亂世,空有一身好本事的武術宗師也得為五斗米折腰,此時,後面有車輛引擎聲音傳來,一聲尖銳的喇叭催促著他趕緊讓路。那輛卡車上都是日本軍人,全副武裝要出任務去了。
人讓車,是保命的第一要務,但是葉問讓日本軍車先行的這個畫面卻因為有了人與車的對比,一個中國人面對一車日本兵的懸殊景觀,激生了多元豐富的意義:時代的無情巨輪大聲輾過時,好漢也不得不讓步啊!螳臂不能擋車,功夫高手亦不能改寫戰爭的結果,英雄的身形頓時被命運巨輪壓迫到了極其邊陲的角落。一個畫面就將英雄亂世的矛盾心情全都點化了出來,堪稱是《葉問》中最精彩的一個畫面調度,所有澎湃在葉問心中的情緒,隨著日本兵車的揚長而去,似乎也讓觀眾有了英雄終將一搏的期待。
只是,我還是有些可惜之歎!關鍵在於喇叭聲只有一聲,在於日本軍車不夠耀武揚威,若是險些撞倒葉問,或者高聲咒罵,中日戰爭的暴力陰影,對弱勢人民的踐踏事實,會不會刻畫得更精準?也讓葉問的忍無可忍,孕積了更多的能量?
從《精武門》、《霍元甲》到《葉問》,把所有的高潮情緒都丟給中日戰爭的歷史陰影來渲染,一直是電影人最省力便捷的創作方式,葉偉信採用的第二種對比手法,則是用詠春拳點到為止及怒不可遏,拳拳到肉的手法,扶襯出葉問與觀眾的血仇悲憤。
因為葉問原本對於登門比試的江湖高手,都心存善念,招式不老,力道卻有保留,點到即可;但是日本人用一袋米誘引高手出場比武,不高興就開槍打死人的霸道,讓葉問出手時再不手軟…拳力的對比,反應著葉問的情緒,也撩撥著觀眾的血性。簡單明白的對比手法,讓時代和詠春拳有了對話空間,也說明了觀眾互動熱烈的觀影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