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倫:歐洲遇銅像
在街頭遇見自己,伍迪.艾倫會如何消遣自嘲呢?
如果在街頭上,意外發現自己的銅像,除了傻兮兮、笑孜孜地留影合照之外,一般人大概也想不出更好的應對點子。
但是伍迪.艾倫(Woody Allen)就不一樣,除了合照,他還有感言:「我從來不曾救過任何溺水的人,他們沒有先徵求過我的同意就在市中心立起了我的銅像,我想,他們一定是在開玩笑。」
伍迪真的不愧是冷面笑匠,世人打造銅像的主要目的都是為紀念曾經立德立功之言的名人,台灣北部名勝野柳就立有一尊銅像,紀念義勇救人,卻不幸殉身的漁夫林添禎,伍迪不曾像林添禎那樣捨身救人,他的自我消遣,很能博君一粲。
這座伍迪.艾倫的銅像塑立在西班牙北部阿斯圖利亞斯省的首府奧維多(Oviedo)市中心,伍迪與這座城市的淵源極深,早在2002年他就曾來到這座城市 領取過西班牙尊貴的阿斯圖利亞王子獎(the Prince of Asturias Award),這個獎成立於1980年,目的在於推動發展科學、技術、世界和平、藝術及文學,伍迪.艾倫是藝術類中唯一的美國受獎人。
當年的阿斯圖利亞王子獎評委推崇他身兼作家、劇作家、演員和導演四種身份,在已經完成的卅二部長片中充分展示了創意和才華,是植根於紐約的世界公民。但是最教人動容的是伍迪前往領獎時發表的感言,以及對好萊塢電影本質的強力批判。
他強調好萊塢電影雖然盤據著世界市場,歐洲影人才是真正的世界電影領導人,美國人只念著賺錢,很少想到藝術,隨便一部電影的宣傳費用,大概就比西班牙名導演布紐爾(Buñuel)一輩子所有拍過的電影費用總合都要高。
伍迪表示他從小就深受歐洲電影啟發,從費里尼、布紐爾到狄西嘉,這些歐洲大師的作品都曾經讓電影愛好者熱情著迷,瘋狂討論,因為只有歐洲人還把電影當做藝術,美國人卻只崇拜,也只關心科技,你在周末時根本找不到什麼值得看的電影,想要尋找有意義的創作,只能找歐洲電影,而非美國電影。
伍迪.艾倫在新世紀的創作重心從紐約移到了歐洲,他是不是在追求更開闊更自由的藝術創作空間?目前只看得出他在累積能量,卻還看不出新鮮火花,還是在他最擅長的冷笑風格中打轉,即使如此,偶而抖個包袱,面對自己的銅像說句冷笑話,笑彈威力還是挺強的。
以前替名人立銅像,往往是名人身後事,台灣金寶山墓園有鄧麗君和胡金銓導演的銅像,香港街頭也有李小龍的銅像,比較奇特的是挪威的豪吉森市竟然立著美國女 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的銅像,原因無他,夢露的生父馬丁就是挪威移民,只是他不大負責任,買了摩托車離家出走,卻死於車禍,不曾見過未出世的女兒,但是好歹一代 豔星還算是有挪威血統,也算與有榮焉啦。豪吉森市算是電影城市,每年都會舉辦挪威國際影展,影展城市以銅像紀念明星,背後的故事與傳奇,就讓電影史家慢慢解說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