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走過國賓戲院四十年


不久前再度關起門來改裝的西門町國賓大戲院,在風風光光地重新開張的同時,也順道歡度了國賓大戲院四十週年的生日。作為西門町的地標和全台灣電影院的龍頭,國賓大戲院幾乎是所有台北人(以及更多遠道來到台北看大銀幕電影的影迷)的共同回憶。這樣人聲鼎沸的風光歷史能追溯到多久以前的時光?邁入不惑之年的國賓又將走向什麼樣的未來?以下,我們試著找到一些古往今來的蛛絲馬跡──


從歌舞伎到電影

台灣的第一家電影院究竟開在哪裡?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不只一個,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在台北西門町。日據時代位於今日國立台北護專之地的「芳乃亭」是第一家兼作電影放映的劇場,雖然多數時候仍然會演日本人愛看的歌舞伎節目。芳乃亭的老闆發現觀眾對於電影的反應遠比戲劇節目熱烈之後,很快地在今日國賓大戲院所在地蓋起了台灣第一家專作電影放映的戲院──「芳乃館」。


「館」與「亭」用語的差異即在放映電影與上演戲劇的不同。有趣的是,舊的芳乃亭在轉手予另一老闆之後也改名為專演電影的「新高館」,並與芳乃館開始了接下來連續幾年的台灣龍頭戲院之爭。搶新片、比設備看來不是今天的電影街才有的新鮮事。


戰後,芳乃館變成了老一輩台北人還有些印象的美都麗戲院。美都麗戲院在老舊拆除之後,一九六五年才輪到今天的國賓大戲院上場。國賓大戲院總經理張中周先生回憶到他童年印象中的國賓,他說當時國賓大戲院真的就是西門町獨一無二的地標。因為附近包括中國戲院、大世界戲院、萬國戲院等等都只有三、四層樓的高度,而七層樓的國賓大戲院則是大老遠就可以看見的最明顯建物。




從西區到東區


戰後,西門町仍然穩坐台灣電影業龍頭的寶座。在當時,所謂「首輪」的意義就代表著電影曾經在西門町的電影院放映過,才到其他地區接著放映。一九九四年擁有八個放映廳的東區全球影城開幕,提早預告了台灣戲院業的風暴即將吹起。三年後,華納威秀影城終於在台北東邊的信義計畫區投下了一顆永遠改變戲院業生態的炸彈。


陸續開張的西式戲院與商場的結合,從北到南的本土戲院幾乎都毫無招架之力。面對這一波狂風暴雨,本土戲院若不選擇改建多廳影城,也多半是存著坐以待斃的心態,看看能否僥倖撐到八國聯軍鳴金退兵的一天。這時候堅持單廳放映的國賓大戲院卻展開了連續好幾年的改裝工程,一點一點地改善設備,一點一點地超前其他業者。從DTS、SRD、DTS-EX、SRD-EX到全球第一的2K數位放映系統,國賓找到了其他本土戲院業者很難抄襲的第三條生路:不惜工本地保持第一。


加上在東區開設的微風國賓影城,國賓戲院終於在多年的廝殺之後與戰力驚人的華納威秀保持兩強並立的地位。土洋大戰的尾聲,華納威秀影城悄悄地易主,UCI派拉蒙環球影城鎩羽而歸,喜滿客表現平平。張中周總經理說除了外商的全球策略調整之外,其實贏的是本土業者的強韌耐力。而他本人所經營的國賓大戲院則在一九九七年以超過一千萬美元的總票房收入,成為當年全球票房最高的單廳戲院。


從單廳到多廳

多年來網路總是不斷謠傳國賓大戲院要改裝成多廳式影城的消息,許多國賓的死忠支持者每年總要被嚇出一身冷汗來。沒有國賓的大銀幕,以後還能去哪裡看電影啊?今年終於確定要改裝多廳的決定,影迷心裡都有這樣的懷疑。不過,隨著改裝之後的隆重開幕式,現在答案終於揭曉──國賓主廳並未消失,只是在原來一、二樓的大廳增設兩個分別有一百以及一百一十六個座位的新放映廳。


為何要放棄堅持了多年的單廳戲院?張中周總經理表示,片商的排片策略改變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為盜版光碟和P2P下載的猖獗,台灣片商不斷縮短美國上映日期與台灣上映日期的間距,暑假大片甚至絕大多數都採同步上映方式。因為不再能像過去那樣錯開上映日期,只有單廳的國賓大戲院越來越常面對不知道該放棄哪一部片才好的兩難抉擇。新的放映廳可以讓他們在排片上更有彈性,也能讓上映一週之後必須下片的好電影可以移師到二、三廳繼續放映。


另外,當年率先引進網路訂票系統的國賓大戲院也在近日開放更多座位來供網友訂購,同時現場窗口也開始開放預購未來一週的電影票。過去因為黃牛所害而在預售上始終比較猶豫的國賓大戲院現在終於跨出這一步,配合上年底即將啟用的儲值卡和取票機,國賓的忠實觀眾可望永遠免除排隊之苦。


不過這樣大開方便之門,西門町肯定又要少了這讓人又愛又恨的兩大奇景:排隊,以及穿梭在隊伍之中的幾隻大牛小牛。不變的,只有永遠最好的聲光享受。

作者:夜郎

本期焦點-【v.021】 200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