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翻譯中的電影片名
燙手的好萊塢小生艾希頓庫奇最近主演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新片,翻拍自奧斯卡影帝薛尼波特的《誰來晚餐》。新的版本當然沒有乖乖地照本宣科,花了很多心力大開前個版本的玩笑。除了黑白膚色的乾坤大挪移之外,英文片名也去掉了尾巴,剩下了饒富趣味的兩個字──「Guess
Who」。這個近年好萊塢片名的經典之作,本來挺讓人擔心轉換成中文會變成什麼四不像。沒想到台灣的發行片商出了奇招,倒轉了英文片名的產出邏輯,在「誰來晚餐」的屁股上裝上了尾巴,變成了同樣讓人拍案的「誰敢來晚餐」。
不過,這麼經典的例子只是萬中選一的意外。多數時候,我們常常盯著西門町的電影看板傻笑,想了半天也搞不清楚這些神奇片名的邏輯何來。下面就有幾個錯亂的爭議片名,至今還是口水不斷。
跟風片名玩過火 影迷齊跳腳
今年春節票房大有斬獲的電影《神鬼玩家》就是個惹來最多口水的例子。從《神鬼戰士》以來我們就一直沒搞懂這個字眼到底有什麼鬼意思。就在隨便什麼人出面解釋之前,本來屬於羅素克洛所有的「神鬼」這個字眼又因為《神鬼交鋒》,而交接給了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該片原名「The
Aviator」原本也不容易翻譯。港譯的「娛樂大亨」也很難說貼切,不過台灣這種一遇到難題就隨便冠上常用語解決實在讓人昏倒。
《神鬼玩家》片名曝光後,馬上就在網路上引起一陣譁然。網友甚至在BBS上玩起了神鬼系列的接龍遊戲:神鬼龍捲風、神鬼大常今、神鬼鐵達尼…….等等。果真是不容易翻譯的片名,一律冠上「神鬼」立即迎刃而解。類似的邏輯也出現在新片《雙面翻譯》上。
考據沒作被抓包 網友來圍剿
妥不妥切總是個人觀感,很難有個定論。但如果根本是有欠考據、會錯意的片名,那可真是丟臉丟大了。網路上流傳已久的兩個經典案例分別是《銀色獵物》跟《心靈捕手》。前者把片名中的「Sliver(裂縫)」看成了「Silver(銀色)」,後者則是離譜地把角色名稱意譯出來了。
近一點的例子則是梅爾吉勃遜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台灣的基督教論壇報甚至還刊出一篇報導指正中文片名中對於「passion」一字的翻譯。原來在英文裡小寫的passion確實有激情的意思,但是大寫的Passion卻是專指耶穌的受難,與激情無涉。在教徒眼中,這與「激情」扯上邊的片名可說是「不堪入目」。
超高難度進階題 片商也難為
不過,有些糟糕的片名實在不是人為疏失,而是本質上就不可能被翻譯或用任何形式表達出來。不久前的《王牌冤家》和《愛情不用翻譯》就是這種讓所有片商都覺得非常為難的例子。
原文「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無瑕心靈的永恆陽光)」乃出自詩人 Alexander Pope的詩句。除了「王牌冤家」之外,兩岸三地之間流傳的片名還有「靈光乍現」、「暖暖內含光」以及「無痛失戀」。雖然「無痛失戀」此一片名遠比「王牌冤家」來得貼切也來得有賣相,不過這個片名最後仍只淪於「網友推薦」並未有兩岸三地任何片商採用。煞是可惜!
基督教論壇報有關「受難記:最後的激情」片名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