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第十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競賽大獎結果揭曉


第十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12日晚舉行頒獎典禮,以母親的溫暖視角記錄兩個兒子成長點滴的《奧斯陸少年有點煩》,奪得「國際競賽」首獎,伊朗紀錄片《英雄的斗篷》榮獲「亞洲視野競賽」首獎,《日曜日式散步者》則拿下「台灣競賽」首獎。

第十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12日晚舉行頒獎典禮,文化部陳永豐次長、影視局張崇仁局長和禚洪濤副局長、TIDF策展人林木材,及包括南韓導演金東元、伊拉克裔法籍導演阿巴斯法迪勒在內的國際評審都出席典禮,一起揭曉結果。

以母親的溫暖視角記錄兩個兒子成長點滴的《奧斯陸少年有點煩》(前譯:挪威年少時代),奪得「國際競賽」首獎,伊朗紀錄片《英雄的斗篷》榮獲「亞洲視野競賽」首獎,《日曜日式散步者》則拿下「台灣競賽」首獎。而《大路朝天》和《灣生畫家-立石鐵臣》也分別拿下「華人紀錄片獎」首獎及「觀眾票選獎」!

奧斯陸少年有點煩》由挪威知名紀錄片導演阿絲洛霍姆,在成為人母之後,拿起攝影機記錄兩個兒子的成長,捕捉兄弟、親子之間,既親密卻又疏離,濃郁得化不開卻又脆弱至極的微妙情結。評審認為,《奧斯陸少年有點煩》溫暖而幽默,不僅是兩位少年的成長日記,更深刻帶出對存在與成長的深刻省察,頒予「國際競賽」首獎。

同樣出自女導演,「國際競賽」優等獎作品《乾涸之境》為曾以《法與情》奪得2004 TIDF首獎的巴西導演瑪莉亞拉莫斯之新作,該片維持其一貫精準和冷靜的鏡頭語言,細膩地帶領觀眾省視巴西日益嚴重的乾旱問題,獲得評審一致喝采。

「亞洲視野競賽」鼓勵有獨立精神和作者觀點、兼具文化差異性和普世性的亞洲紀錄片,由《英雄的斗篷》奪得首獎,《夜寐之城》 和《貓狗、家畜、生魚片》則分別獲得優等獎和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英雄的斗篷》記錄一位懷抱著英雄夢的中年大叔,為了尋找家傳斗篷而在街頭賣藝。評審認為,當許多亞洲國家都處於不允許自由表達的狀態時,該片以創意詼諧的手法讓人從限制中解脫,導演阿拉許拉胡提也曾以《我的狐狸電影夢》入圍第九屆TIDF亞洲視野競賽,這次奪得首獎,他特別想感謝太太的支持。

夜寐之城》深入印度新德里多處無家可歸者的休憩之處,以詩意動人的影像,從「睡眠」看見底層人民的生存處境,更反映社會階級、權力的相互纏鬥,榮獲亞洲視野競賽優等獎;菲律賓作品《貓狗、家畜、生魚片》則記錄因貧窮而輟學的孩子東東,在農場裡生活工作的美麗與哀愁,獲得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台灣競賽」由《日曜日式散步者》奪得首獎,該片為黃亞歷導演個人首部紀錄長片,透過大量復刻、文本重現等實驗性手法,重構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個超現實主義詩社「風車詩社」其璀璨如煙花般的命運,更展現出紀錄片的無限可能,獲得評審一致讚賞。《挖玉石的人》則是導演趙德胤關注緬甸玉石礦工處境的真誠之作,貼近民族誌影片的拍攝,從邊緣人物的日常反思全球化結構下的苦與痛,榮獲台灣競賽優等獎。

「華人紀錄片獎」由《大路朝天》和《靈山》分別奪得首獎和評審團特別獎。《大路朝天》為中國大陸導演張贊波的新作,將鏡頭對準高速公路建設工程中的民工、包商、官員、黑幫、居民,呈現高速發展下扭曲的利益結構與個體生存境遇,宛若盛世之夢下的時代寓言。《靈山》則是臺灣導演蘇弘恩以16毫米膠卷拍攝的首部紀錄長片,從長年居住部落的祖父出發,一路擴及族群與島嶼的歷史與文化。

「青少年評審團獎」由19名青少年組成評審團,選出《夜寐之城》 作為代表年輕世代眼光的紀錄片作品。「作者觀點獎」由《伊朗全面噤聲》奪得,而郭亮吟藤田修平的《灣生畫家-立石鐵臣》則深受觀眾喜愛,榮獲「觀眾票選獎」。

本屆的評審團由來自國際與台灣的專業紀錄片工作者所組成,包括來自南韓的金東元導演、伊拉克裔法籍導演阿巴斯法迪勒、瑞士真實影展策展人Luciano BARISONE、印尼In-Docs組織負責人Amelia HAPSARI、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影展選片人Mads MIKKELSEN、中國大陸導演趙亮、捷克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創始策展人Marek HOVORKA、來自香港的蔡甘銓老師、作家龍應台、作家平路、台北電影節策展人郭敏容、詩人及導演鴻鴻、陳育青導演、林靖傑導演、吳秀菁導演,以及19名15至19歲的青少年評審團。

第十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所有得獎影片也將會在5月15日本週日加映,地點包括臺北新光影城及光點華山電影館,相關資訊請上官方網站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