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TIDF焦點導演雨貝梭裴首度來台!震撼之作「非洲三部曲」重磅鉅獻


搭乘自製小飛機,一路從歐洲飛向非洲,奧地利導演雨貝梭裴(Hubert Sauper)穿越一條條被列強分割而方整有序的國界,帶領觀眾窺見在後殖民與全球化自由貿易下,這塊黑暗大陸的生存處境。

雨貝梭裴以他耗費20年完成的「非洲三部曲」:《基桑加尼日記》、《達爾文的噩夢》和《以朋友之名》享譽國際,橫掃全球多個重要獎項,也曾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這次,他擔任第十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的焦點導演,將帶來包括「非洲三部曲」在內的五部重要作品,並首度來台與影迷深度交流,難得機會,切勿錯過!

漂流的旅程
雨貝梭裴出生於奧地利阿爾卑斯山上的一家小旅館,從小看著旅客來來去去,因而對「漂流」、「離散」產生好奇,他的作品包含家庭、殖民、全球化、政治等議題,看似嚴肅卻獨具詩意。雨貝梭裴堅持使用小型攝影機,以獨特的「漫遊」方式移動,深入那些常人難以觸及之處,隨機交談採訪,記錄親身見聞,以近距離的目擊和鳥瞰視角,拼貼出一幅具強烈作者觀點的全景圖像。他認為,拍攝電影的本質並不只是檔案紀錄,同時也映照著導演自身的感知與感受,「這比顯而易見的真相,涵蓋了更多的真實。」

早期他曾以《漂流馬戲團》,記錄馬戲團巡迴歐洲小鎮的漂流生活,亦反映自己的心境;而後也以女性受家庭暴力為題材,深入三位女性心境,完成《在我們的故事裡孤獨》,講述無法實現的愛情,以及長期的身心磨難,深刻動人頗獲好評。

而在1994年隨聯合國前往非洲的一次拍攝經驗中,雨貝梭裴開始檢視自己身為歐洲白人的身份,進而耗費超過二十年,帶著攝影機不斷進入黑暗大陸的核心,思索歐、非兩塊大陸間緊密而矛盾的糾結關係。

「非洲三部曲」:真實的噩夢
1998年所完成的一鳴驚人之作,《基桑加尼日記》,是非洲三部曲的首作。片中他搭著聯合國的救援列車,以影像日記拍下盧安達大屠殺後,十萬名胡圖族人逃至基桑加尼雨林的流亡紀事。火車緩緩駛入叢林中,鏡頭從車窗向外拍攝,隱身的數萬難民紛紛現身,這一幕也被著名導演文溫德斯引用至《薩爾加多的凝視》中,成為片中最令人難忘的鏡頭之一。

「這是部關於逃難者的影片,當你看到影片時,片中的人大多已經死亡。」片中如是說。在強國的明爭暗鬥中,被蓄意遺忘的難民營以每天百條人命死去的代價等待緩慢的食物補給,宛若人間煉獄。雨貝.梭裴質疑著,「世間有如此慘況,你我又怎能自稱為民主之士?」

1960年代,兇殘的尼羅鱸魚被引入非洲維多利亞湖,導致上百種原生魚類瀕臨絕種,但岸邊的漁獲加工廠仍需仰賴其帶來的經濟價值;當歐陸運輸飛機起降頻繁,載回鮮美魚肉,但帶來非洲的又是什麼?在非洲三部曲之二的《達爾文的噩夢》中,雨貝.梭裴從旅程中相遇的娼妓、機師、守衛、孩童,道出坦尚尼亞在全球化食物鏈中罕為人知的殘酷現狀,重新演繹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物種進化論,是非洲三部曲中最經典也備受爭議的作品,並曾入圍2005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而睽違10年的新作《以朋友之名》,則同樣入選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前15強。片中,雨貝梭裴偽裝成高級軍官,駕著自己打造的小飛機來到甫獨立的南蘇丹,展開非洲三部曲的最終部。正如片中當地人所述:「你知道嗎?月亮是屬於白人的。」在這個被殖民與帝國主義一分為二的國家中,充滿著諷刺而混亂的景象,中國石油公司、聯合國維安部隊、蘇丹軍閥與美國傳教士,外來者以朋友之名覬覦當地資源,掀起一場自詡為文明的血腥掠奪。

諷刺的是,這樣的故事並不僅存於非洲,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也同樣上演著。本屆TIDF將雨貝.梭裴選為焦點導演,即希望透過其作品,照見台灣自身的處境。而這也將是雨貝梭裴的作品第一次在台灣完整呈現,他將出席每一場映後座談,並於5月14日舉辦大師講堂,與台灣影迷深度交流,難得機會敬請把握!

第十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5月6日至5月15日,在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盛大展映。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