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2015坎城影展賽後整理報導


第68屆坎城影展在柯恩兄弟的帶領之下順利落幕,本屆共有19部作品角逐金棕櫚,從最後的頒獎結果來看,評審團與影評所好各異其趣。喬爾·柯恩也在典禮後的記者會上強調「這是由一群藝術家所結成的評審團。」

即使大家各有不同看法,但所有評審皆同意這次經驗已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與觀看角度。Xavier Dolan解釋「我從來沒有這樣和一群如此優秀的同伴滿懷著寬容、情感,如此深入地討論電影。這次經歷已改變了我,不只在藝術家的層面上,更影響了身為一個人如何反映出電影的本質,整個過程讓我大感驚奇…讓我感覺自己好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了」。
 
當評審團被問及為何金棕櫚選擇頒給《迪潘》,而非呼聲頗高的《索爾之子》等其他作品,Ethan Coen解釋「因為所有人都對《迪潘》有深切的熱情,我們都認為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也從這部片得到相當大的刺激」。
 
該片由《烈愛重生》導演Jacques Audiard執導,敘述一位坦米爾反抗軍自斯里蘭卡內戰中逃至法國,他與素未謀面的女性與小女孩組成家庭,試圖在異鄉追尋安定與幸福,他們的移民身分卻也引來了另一種歧視暴力。
 
英美影評盛讚其紮實的敘事,以及對現代法國社會的銳利批判,另一方面也有人不愛其突兀、殘暴的結局,甚至有部分法國影評對於片中將巴黎郊區的社會底層,描寫成遭到隔離的暴力溫床而深感不滿。
 
「查理周刊」事件發生後4個多月,如今選擇《迪潘》做為首獎,似乎也和與法國的移民問題遙相呼應,而單就評審團的藝術傾向來看,該片的寫實敘事與手持鏡頭的拍攝方式,皆與柯恩兄弟的風格截然不同,選擇與自身作品不同路線的決定,也讓人想起2013年Steven Spielberg擔任評審團主席時,同樣踏出了他的「舒適圈」,選擇《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做為該年金棕櫚。
 
居其次的評審團大獎得主《索爾之子》雖獲得影評的普遍支持,但電影選用幾近正方形的比例、淺景深的效果、大量的特寫,避開正面呈現猶太人受迫害的畫面,也引起些許反對票。
 
不過該片還是獲得了不少評審的聲援,Sienna Miller表示「《索爾之子》重重勾起了我最深層的共鳴,彷彿置身於電影中的世界,我認為這對於首部長片來說是一項非常出色的成就,它緊揪住、深深撼動了我的心」,Dolan也補充所有評審在看完後陷入很長一段沉默,「這是一部會在你心中慢慢發酵的作品」。
 
此外,另一大遺珠便是侯孝賢導演的《聶隱娘》未能拿下最大獎,不過該片在首映後便有遲疑的聲音浮現,儘管有些影評深受其迷人的視覺營造著迷,咬定這就是本屆的今棕櫚,但也有一方則為敘事的分散、難理解的劇情而感到惋惜。
 
而在頒獎前,也有人猜測Yorgos Lanthimos冷幽默的反烏托邦愛情奇想《單身動物園》會打中柯恩兄弟的心,畢竟該片在所有競賽作品中,可能是最接近他們諷刺風格的作品,而該片確實也滿足了許多人的期待,稍嫌可惜的是最後一幕力道稍弱,最後拿下評審團獎。

不過昨晚最驚奇的獎項或許是由《卡蘿》Rooney Mara、《我的國王》Emmanuelle Bercot共同獲獎的最佳女演員獎。
 
Emmanuelle Bercot在劇中飾演歷經滑雪意外的倖存者,劇情著墨於她與生活放蕩的性感男子(Vincent Cassel 飾)間的顛簸愛戀。該片因性別觀點的歧異而引發兩方迥異的評價,許多女性觀眾稱讚片中對於女性慾望的描寫,大多男士則是難以買單,不過據傳就連該片的支持者也對Bercot獲獎感到驚訝。
 
至於本屆評價最好的作品之一《卡蘿》原本被看好兩位女主角能共同獲獎,最後卻是由Rooney Mara獨得,而非更受讚揚的Cate Blanchett,也是相當吊詭的結果之一,唯一的解釋或許是評審認為Blanchett演出至今已獲得不少肯定,轉而將殊榮給了他人,而這樣的「犧牲打」是否會影響到奧斯卡獎季,還有待觀察下半年的發展。
 
此外,《露西亞離開之後》導演Michel Franco以新作《記事》拿下最佳劇本也引起一陣嘩然,據傳劇本十分精簡,第三幕不但稍嫌粗略,驚人轉折也未能博得影評的心,不過Tim Roth在劇中飾演照顧末期病患的護理師,原本被認為是角逐最佳男演員的強勁對手,最後獎項還是頒給了更應得的《衡量一個人》男主角Vincent Lindon。
 
該片為《春日光景》導演Stephane Brize的新作,敘述一位失業長達20個月的中年男子終於覓得頭路,然而這份工作卻讓他身陷道德上的兩難。Vincent Lindon上台領獎時一一擁抱每位評審,並在致詞中感謝他剛過世不久的母親,這也是典禮中難得獲得滿堂掌聲的溫馨時刻。
 
而在記者會上,有名義大利記者發問為何這次入選的3部義大利作品未能拿獎,Guillermo del Toro回答「如果只以國籍來評比會太過刻意,我們是以電影人的驚奇表現,以及演員之於他們生涯的演出為基準來頒獎,而這樣的結果雖然並未完美,但也代表我們已盡能力所及了」。
 
 
2015坎城影展會外單元「導演雙週」、「國際影評人週」
 
今年第47屆的「導演雙週」自18部長片中,選出哥倫比亞導演Ciro Guerra的第三部長片《Embrace of the Serpent》做為首獎,改編自兩位歐美學者走入亞馬遜河流域研究的真實故事,他們與某個部落的最後一位巫師族人結下深厚的友誼,並尋找隱藏在雨林中的神聖植物。
 
僅頒發給法與電影的SACD獎則是由《My Golden Days》獲得,該片為導演1996年《My Sex Life… or How I Got Into an Argument》的前傳,著重於主角回顧他美好的青春時代。
 
來自土法混血新銳女導演Deniz Gamze Ergu?ven以首部長片《Mustang》獲頒歐洲電影標簽獎,描述土耳其五姐妹因和男孩夏日嬉戲,被保守祖母視為不檢點而軟禁家中,她們為了逃離規範與莫名的婚事安排,遂策動起一場追求自由的逃脫計劃。
 
另一方面,以鼓勵新銳導演為旨的「國際影評人週」本屆則有7部長片參賽,《左派教慾》阿根廷導演Santiago Mitre翻拍60年代《La Patota》而成的《保琳娜》獲頒該單元首獎,同時也榮獲費比西獎肯定,敘述一位女律師放棄執業,深入地方改當教師,卻遭到當地年輕人的惡意襲擊,她的學生更疑似涉案。
 
由Cesar Augusto Acevedo執導的《土地的輪廓》則是雙雙拿下France 4 Visionary、SACD兩座大獎,劇情描述一位老農夫回到荒漠般的家鄉,看顧他病重的兒子。
 
2015坎城影展會外獎項「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本次以首部長片便躍進正式競賽單元的《索爾之子》不但屢獲好評、售出多國版權,在坎城官方頒獎典禮前夕,更先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抱回,氣勢不凡。該片從被迫清理毒氣室的猶太人,探討納粹集中營內的道德兩難。
 
另外還有兩部正式競賽片先聲奪人,2001年金棕櫚得主《人間有情天》義大利導演Nanni Moretti以評價不俗的《我的母親》拿下了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春日光景》法國導演Stephane Brize《衡量一個人》則是與「一種注目」單元中的《Taklub》共同獲頒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推薦,該片由《男孩看見血地獄》菲律賓導演Brillante Mendoza執導。
 
「一種注目」費比西獎則是頒給了伊朗新銳導演Neeraj Ghaywan的《火葬場》,敘述四個試圖逃離悲慘命運的生命,與恆河流域上新舊觀念交雜的印度故事,該片同時拿下「一種注目」評審團特別獎。
 
剛獲頒「國際影評人雙週」首獎的《保琳娜》也同樣再拿下一城,來自《左派教慾》阿根廷導演Santiago Mitre的社會驚悚新作,描述一位致力於社會服務的女律師即使遭到殘暴攻擊,仍不放棄幫助他人。
 
 
2015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
 
本屆「一種注目」由Isabella Rossellini領軍,偕同《大獄言家》法國演員Tahar Rahim、《我的希臘甜心》導演Panos H. Koutras、《焦糖人生》黎巴嫩女導演Nadine Labaki、《腳踏車大作戰》沙烏地阿拉伯女導演Haifaa Al-Mansour共同評選19部橫跨21個國家的作品。
 
首獎由冰島導演Grimur Hakonarson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羊男的冰島冒險》奪得,承去年得主《忠犬追殺令》同樣以動物為題材,劇情敘述一對疏離的養羊兄弟為保護羊支不受政府撲殺,而不得不盡釋前嫌攜手合作。
 
其次的評審團獎則是頒給了克羅埃西亞導演Dalibor Matanic的《艷陽高照》,藉由三段不同時代的愛情故事,側寫出兩個相鄰巴爾幹村落長年以來的種族仇恨。
 
2008年以《東京奏鳴曲》獲頒評審團獎的日本導演黑澤清今年再以《岸邊之旅》拿下導演獎,由深津繪里、淺野忠信詮釋一對妻子與亡夫的人生回溯旅程。
 
參展多次的羅馬尼亞導演Corneliu Porumboiu過去曾分別以《1208全民開講》、《警察,形容詞》拿下金攝影機獎、「一種注目」首獎,本屆再度帶著新作《寶藏》回到坎城,描述兩位男子為了證明自我而費盡心思要挖出傳說中的寶藏,以風趣動人的敘事順利將才華獎抱回家。
 
另外還有來自伊朗與印度的兩位新進Neeraj Ghaywan《火葬場》、Ida Panahandeh《娜希德》共同獲頒最佳新銳導演的特別獎,前者也同時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本屆並未頒發演技獎項。
 
在這次入選作品中,《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金棕櫚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新作《Cemetery of Splendor》獲得極好評價,一度遭質疑為何未能選入正式競賽單元,最後還是非常可惜的空手而歸。
 
最後,評審團主席Isabella Rossellini也特別感謝主辦單位以她的母親Ingrid Bergman做為主視覺人物,對她來說就像是母親在天上看顧著所有愛電影的人一樣。(補充:本屆坎城也首映了Ingrid Bergman家屬授權的紀錄片《Ingrid Bergman: In Her Own Words》
 
本文摘錄Cinema Buff
http://cinema-buff.tumblr.com/post/108639766894/68th-cannes-film-festival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15/05/26

開眼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