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悲情城市》二十週年 劇組重聚感慨多


1989年,由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在威尼斯影展一舉奪下最高榮譽金獅獎,創下華語電影嶄新里程碑.而本片勇於突破禁忌,在解嚴之際便大膽碰觸敏感的『二二八』議題

1989年,由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在威尼斯影展一舉奪下最高榮譽金獅獎,創下華語電影嶄新里程碑.而本片勇於突破禁忌,在解嚴之際便大膽碰觸敏感的『二二八』議題,以宏大的歷史格局再創台灣電影新頁,也在第二十六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由侯孝賢與陳松勇,分別奪得最佳導演與最佳男主角獎.時隔二十年,當年參與本片的多位成員再度聚首,包括導演侯孝賢、演員陳松勇、吳義芳、梅芳、高捷、蔡振南、剪接師廖慶松,以及幕後協助的陳國富等人,與金馬影迷一同回顧這部經典,重探這部電影所紀錄並寫下的歷史。

悲情城市》描寫國民政府治理台灣初期,以一個基隆林氏家族的興衰故事,側寫出時代變遷與政權輪替的過程中,難以迴避的族群衝突與身分認同問題.為了紀念《悲情城市》面世二十週年, 《2009台北金馬影展》舉辦了本場特別放映,邀得當年參與拍攝的人員,以當年拍攝的記憶,融合這二十年來的沈澱反思,與在場觀眾分享這部經典作品

侯孝賢導演表示,如今再看《悲情城市》,對於當年的那段經歷有更透徹理解,若現在重拍,肯定會更挑剔、更精準,但許多當時的社會樣貌,包括演員,如今也萬難重現;但也正是年輕時那種無所畏懼的衝勁,才保留了這部電影的宏大觀點與力度。談起片中用多種語言、方言呈現出時代的氛圍,侯導盛讚男主角陳松勇的表現,並分享拍攝時的故事:當時為了不讓陳松勇過度刻意表演,半騙半哄地趁著試戲的時候,偷偷拍攝,捕捉了陳松勇最自然真實的樣貌。久未露面的男主角陳松勇笑說,當時根本沒見到劇本,只有個故事大綱,於是他揣摩自己的父親,形塑了片中的形象。侯導戲稱,陳松勇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該分一半給父親,但他生動精彩的唸白,也該掙得半座最佳編劇獎。

悲情城市》的推出,令國際影壇眼睛為之一亮,亦獲得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榮譽金獅獎肯定,讓台灣電影在世界影壇站定了腳步,卻在當年的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項目,敗給了關錦鵬執導的《三個女人的故事》,也曾引起許多爭論。有趣的是,昨天抵達台灣擔任本屆金馬獎評審的關錦鵬,在與金馬電影學院的年輕導演座談時,竟然表示《三個女人的故事》根本不應該拿這個獎,當年評審的決定實在過於「政治」。本片所紀錄的歷史與完成的時代雖已遠離,但電影的影響力仍持續發酵,啟發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和創作者,其地位和價值早已不言可喻。

今日的放映引起現場觀眾熱烈反應,如雷掌聲證明了經典影片經過時光的焠鍊更顯無可取代的價值,會後更有許多觀眾紛紛前來詢問,表達強烈意願希望本片在戲院重新上映,其中不乏許多當初錯過大螢幕放映的年輕影迷。歷經二十年歲月,《悲情城市》依舊引起不同世代的共鳴,對於這樣的提議,侯孝賢導演表示樂觀其成。

(本新聞由金馬執行委員會提供)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