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肯洛區最「詩意」電影《吹動大麥的風》


描述愛爾蘭內戰的史詩鉅片《吹動大麥的風》,被國際影評人形容是英國大導演肯洛區作品中最富「詩意」的一部電影...

描述愛爾蘭內戰的史詩鉅片《吹動大麥的風》,被國際影評人形容是英國大導演肯洛區作品中最富「詩意」的一部電影,和過去肯洛區作品中為中低層民眾喉舌、畫面晦暗沉重的特質相當不同。的確,《吹動大麥的風》電影一開始映入觀眾眼簾的即為素有「翡翠之島」的愛爾蘭美麗風光:橫亙綿延的翠綠山丘、微風吹拂宛若髮絲般柔麗的草原、飄蕩過山谷的白色山嵐,再加上在球場上追逐的眾多帥男…,在在都讓人看了舒暢不已。肯洛區對愛爾蘭並不陌生,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在愛爾蘭拍攝電影;只是為了在《吹動大麥的風》電影中呈現出最美麗的愛爾蘭,他親自走訪了愛爾蘭西部的各大山脈,頂著年近七旬的老邁身軀逐一勘景。但這又不是拍旅遊宣導片,肯洛區為何要如此費心呢?原來肯洛區要用最美麗壯闊的山川畫面,來對照劇情將呈現出來的劇中人物的悲慘遭遇。美麗的事物都難免遭人覬覦…,美麗的女人如此,美麗的國度亦復如是。其實在肯洛區過去的電影中,不只一次直指「泱泱大國」英國對「美麗島國」愛爾蘭的覬覦,甚至還有因為掠奪不成,而對愛爾蘭人產生的敵視。譬如肯洛區曾在其16年前、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電影《致命檔案》(Hidden Agenda)中,巧妙透過一名英國政客之口,不經意說出了一句既諷刺卻見經典的超級毒語:「愛爾蘭真是太美了,但沒有愛爾蘭人的愛爾蘭就更美了。」肯洛區批判時事針針見血的功力讓人欽服,但這也難怪一些保守的英國媒體對他恨之入骨了。

畢竟還是肯洛區,《吹動大麥的風》電影才開演不到10分鐘,電影瞬間轉入了英軍殘殺愛爾蘭人的畫面,之後的畫面更開始不斷震撼著觀眾…。英軍綁殺操母語的愛爾蘭人後的滿手血紅,對映著剛剛才見到的、賞心悅目的翠綠,讓人分外撼動。之後,又見英軍俘虜了游擊隊領袖泰迪(愛爾蘭男星 帕德萊克德蘭尼Padraic Delaney飾)時,對其施以鉗拔十指指甲的殘忍酷刑。這些英軍屠殺愛爾蘭人、凌虐愛爾蘭人的暴行…和對待愛爾蘭囚犯的酷刑,在在都震撼了英國保守派的媒體。《吹動大麥的風》在今年坎城影展中首映時,肯洛區鏗鏘有力的導戲手法雖然感動了不少觀眾,卻也引發了英國媒體的爭相撻伐。不等影展結束,就將原本對肯洛區的期待轉成了辱罵,說這位英國大導演出賣英國,甚至說他污衊英軍、扭曲歷史。這使得肯洛區不勝感慨,才會在最後獲得金棕櫚獎時說出:「一旦我們敢於說出歷史真相,也許我們就敢於說出當下的真相。」如此撼動全世界人心的經典名言。其實在拍攝《吹動大麥的風》之前,肯洛區曾親自請教過當時在愛爾蘭服役的英國軍人,《吹動大麥的風》裡所有提及的暴行和酷刑,在在都是他們的親身經歷,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肯洛區只是堅持將真相還原。

肯洛區之所以開始對愛爾蘭題材感興趣,蓋起於其拍攝完第一部電影《鷹與男孩》(Kes)後5年,認識了英國名編劇金艾倫(Jim Allen),自此惺惺相惜,展開了總計5次、卻長達20多年的合作情誼,期間包括了電視電影《充滿希望的年代》(Days of Hope)、前後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致命檔案》和《雨石》(Raining Stones)、榮獲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的《以祖國之名》(Land and Freedom),直至1999年金艾倫死於癌症。時隔30年,今年肯洛區再度以愛爾蘭題材的《吹動大麥的風》獲得坎城影展提名、獲獎時,當年合作摯友卻早已不在人世。這使得肯洛區異常感慨,在《吹動大麥的風》的電影宣傳手冊中,一開端便親自感念這位老友當年對他關注於愛爾蘭問題的「啟蒙」。已榮獲今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的《吹動大麥的風》,日前又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及最佳劇本等5項大獎提名。《吹動大麥的風》將於12月8日起在台北真善美戲院、長春戲院、台中新光影城、台南新光影城正式上映,屆時觀眾可以就近觀看而無須長途跋涉了!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0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