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程人生》白色恐怖下,藝術創作者突破限制的心靈揮灑
2016/05/11 達人影評 20年不得拍攝電影的規定,這個判決無異是「閹割」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欲。但賈法潘納希突破禁令,在計程車上設行程紀錄器,拍成一部不同風格的電影,你不會看到那種血淋淋的批判,和摧淚訴諸情感的爭取同情,這些都不妨礙他所要呈現真實的伊朗街頭民情風貌。
2016/05/11 達人影評 20年不得拍攝電影的規定,這個判決無異是「閹割」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欲。但賈法潘納希突破禁令,在計程車上設行程紀錄器,拍成一部不同風格的電影,你不會看到那種血淋淋的批判,和摧淚訴諸情感的爭取同情,這些都不妨礙他所要呈現真實的伊朗街頭民情風貌。
2016/05/06 達人影評 關心國家發展,又希望有更多人關心伊朗社會問題,賈法潘納希導演只好暗中拍攝,透過如此克難的方式,完成一部又一部關於「污穢的現實」的電影。更是導演控訴/質疑/批判經過電檢制度把關檢查後的電影,到底還剩多少真實的反省?
2016/05/05 藍祖蔚專欄 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不拍電影,卻去開計程車?為什麼?就算真的去開計程車,還是能順便拍電影的,導演潘納希的《計程人生》告訴世人:生命終於會找到出口的,藝術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