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韓國《屍速列車》來台,人人都急了?


韓國《屍速列車》登台,除了創下韓國在台票房紀錄,檢討台灣電影更成了另一個火紅現象,這股檢討聲浪排山倒海,一波接一波。難道台灣真的輸到車尾燈都看不見了嗎?

韓國《屍速列車》登台,除了創下韓國在台票房紀錄,首日拿下2300萬全台票房,上映3天全台破億,成為台灣影史上最賣座的韓片外,更掀起一陣與論,檢討韓國電影是否在政府與民間合作下,早已遙遙領先台灣,台灣是否還在原地踏步?近年韓國陸續參與各大國際影展屢屢創下佳績,今年更連連推出讓台灣感到十分驚艷的作品,像是不斷被提及的《下女的誘惑》與《哭聲》等,更在《屍速列車》上映後,言論達到人聲鼎沸。

網路上不少言論表示台灣輸韓國太多,輸到連車尾燈都快看不見,紛紛搖頭感嘆,不知道何去何從。但是台灣真的輸很多嗎?輸贏的標準又是什麼?不會是有沒有進到國際影展,有沒有席捲其他國家地區票房,有沒有得到國外媒體好評,或得到國內好評與票房佳績?台灣輸在哪裡?

拿一部近期最首當其衝,被批得一文不值的豬哥亮國片來說,有人說這種東西難登大雅之堂,怎麼一直拍?事實上,如果冷靜分析,豬哥亮是帶給台灣一種娛樂類型的秀場藝人,他的笑話有一定族群欣賞,而他賣的也是低俗有力的笑點,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特別愛這種味,如果這種類型的笑點走到一個程度能發展成電影,為何不樂觀其成?只是拍成電影時,有拍電影的限制跟困難,怎麼拍出讓人打從心底捧腹大笑的好戲,就考驗拍電影的人跟演的人的功力。喜劇,不好拍,喜劇的劇本是比很多劇本都來得難寫,何況要拍成電影,就需要懂得電影的人來拍。

拿年初上映的一部國片來說,有很多可以借鑑之處,這部在電影院大螢幕看時,感覺就是不對,劇情太誇大、太凌亂,這邊抓一點那邊講一點,但是放到電視螢幕看時,它又好很多,變得可以接受,那麼差別到底在哪裡?或許就差在沒意識到電影跟電視劇,它們說故事的方式不同,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假如拿電視劇手法拍電影,味道沒抓好,電影就走樣了。

所以,檢討那麼多都是好的,只是重點還是「讓專業的來」,意思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好事多磨,只要「尊重專業」,知道拍電影是拍電影,演電影是演電影,演電視劇就是跟演電影不一樣,不要以為能輕易混為一談。

畢竟,有真正受過訓練的人,甚至出過國唸過電影,讀過戲劇系的人大有人在,也很有才華,但是有人當一回事?當不尊重專業,想急功好利,不把專業當專業,當成一門學問好好看待,這邊改一點,那邊加一點,出來的東西就可能爛了一點,再談追不上人家電影工業,可能談再多都談成了心酸。

作者:Angela

本期焦點-【v.566】 2016/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