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影評《大娛樂家》:藝術的兩難與夢想的無限


《大娛樂家》裡典型男中音音域的歌曲徹底釋放了休傑克曼在歌舞上的能量與長處,這位音樂劇演員最紮實的表演魅力搶盡了觀眾目光;而電影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一個可能流於膚淺的故事結構裡,放入現實中表演藝術領域千古不變的思辨題。

當100萬個夢想全化為一個成功時,我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大娛樂家》以19世紀美國奇人秀始祖P.T.巴納姆(P. T. Barnum)的生平為藍本改編,敘述一個關於夢想,卻又不僅止於夢想成真的故事。當然,歷史上真正的Barnum沒有電影裡這麼美好,奇人秀在那個年代也絕對不是什麼以提升人權為核心價值的表演,電影只用了這位娛樂大亨的生平為架構,由編劇鋪寫出了溫暖動人的內涵。

這是一齣非常典型的百老匯風格音樂電影,有大舞蹈場面,主角憑藉著超凡的想像力翻身致富,娛樂性十足;但這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百老匯傳記音樂劇:成功不是故事的終點,而只是人生旅程的一個轉折。

整場演出下來,劇本非常搶眼,它敘述了Barnum的一百萬個夢想,它敘述了Barnum的成功,然後我們突然不太確定,「成功」究竟是把夢想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整個劇本的衝突點在於奇人秀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藝術,電影裡Barnum所面對的掙扎其實也是現實中表演藝術領域千古不變的思辨題,在創造力、想像力、娛樂性都滿足的同時,藝術性的高低究竟是劇評口誅筆伐的一把刀刃,還是創作者應該致力追求的終極目標?

劇情巧妙地在Barnum身邊鋪設了一條又一條衝突線:小女兒熱愛的芭蕾是苦練才能成材的藝術而不是騙局;絲毫不享受劇場的劇評站在藝術的高點上恣意批判,誰又能說誰是騙子;上流社會的掌聲只給歌劇聲樂家而市井小民的驚呼讚嘆則是不入流的媚俗。

在這些衝突點上,編劇很聰明地並沒有明確給出答案,事實上這些問題也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但Barnum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種選擇,選擇離開名利的認同與患得患失,選擇更多的冒險與開創。電影的最後,當Barnum交棒給Philip Carlyle(柴克艾弗隆飾演的劇院製作人)時,他俏皮地眨著眼只說了一句話:The Show Must Go On。這是每一個劇場人都會被深深觸動的一句話,這是表演藝術最核心的價值,而Barnum所開創的某些馬戲團模式也生生不息地延續至今日。


大娛樂家》既然是音樂電影,不能免俗地要來談談音樂的部分,與《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一樣,這是一齣原創音樂電影,認真來說這幾年這樣原創模式的音樂電影整體表現都比音樂劇改編電影要好,擺脫劇場框架的水土不服,專為電影而寫的音樂能更恰當地融入場景和角色當中。本片在音樂和劇情的結合度上處理得很不錯,或許部分也歸功於休傑克曼(Hugh Jackman)音樂劇出身的演唱功底,基本上以Barnum為中心的幾首歌都不會有演員演到一半突然開始唱歌的突兀感。

然而就音樂本身而言,《大娛樂家》的作曲就顯得平淡無奇,過於流行喧鬧的風格固然能在開場很快抓住觀眾視線,但同質性過高的曲子一長串下來,後半段就明顯讓觀眾耳朵陷入疲勞狀態,比較偏抒情作用的幾首歌曲也寫得不夠獨特深刻,很多段落明顯是利用畫面煽情來轉移觀眾對音樂薄弱的注意力,這種音樂深度實在有些可惜了如此精彩的劇本,如果換個音樂創作團隊,這齣電影肯定能成為音樂電影中的佼佼者。

演員的部分,與《樂來越愛你》相較,這次終於找了唱歌跳舞都有一定基本功的班底,讓我這個音樂劇劇評是鬆了一大口氣。

休傑克曼本身就是音樂劇場出身,年輕時的【Oklahoma!】等劇場作品至今依然被列為經典之一,然而進入電影圈的這些年卻鮮有音樂電影問世。上一部比較知名的應該是2012年的《悲慘世界》電影版,休傑克曼以男中音的音域硬是去攀附有時連男高音都嫌太高的Jean Valjean,捉襟見肘的現場演唱至今依然是許多音樂劇迷心中最糟的表演之一。

大娛樂家》裡典型男中音音域的歌曲則徹底釋放了休傑克曼在歌舞上的能量與長處,整部片下來無論是在舞蹈,歌聲,以及音樂劇演出中最重要的──歌唱與演技的融合,休傑克曼都做到堪稱完美的地步。電影後半部都以男主角的情緒變化為核心,休傑克曼將每一次的掙扎嘆息都融進了演唱的每一個咬字裡,音樂劇演員最紮實的表演魅力搶盡了觀眾目光。

除了休傑克曼之外,幾個主角裡面的柴克艾弗隆(Zac Efron)和辛蒂亞(Zendaya)表現不錯,但是蜜雪兒威廉絲(Michelle Williams)和蕾貝卡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的演唱就十分差強人意,其中尤以蕾貝卡弗格森飾演的歌劇女伶Jenny Lind最讓人出戲,敗筆在於一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聲樂家,在台上唱的卻是百分之百的流行歌,而且還唱得吃力無比,就算歌詞再怎麼與整部電影的主旨呼應,觀眾看到這裡也還是很難避免一陣錯愕。

最後比較失望的,應該要算是舞蹈場面的呈現。

大娛樂家》的預告片中有不少大型歌舞場景,而且放在這樣一齣本身就是在談演藝圈(Showbiz)的電影裡,大型歌舞的出現應該可以顯得更自然而充滿張力。然而結果是,個別的舞蹈段落,例如柴克艾弗隆辛蒂亞的雙人舞,或是中間好幾首以休傑克曼為中心的舞蹈都非常精彩華麗,但到了秀場中間的群舞場面,導演太過花俏激進的運鏡讓許多部份顯得雜亂無章,反而降低了可看性。


整體而言,《大娛樂家》是一部娛樂性十足的電影,即使不深究劇情,精彩的歌舞依然是一大看點。而這部電影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一個可能流於膚淺的故事結構裡,編劇用另一種角度去反省了夢想與成功的定義,Barnum開場的性格是浪漫的,中段的追求是務實的,這讓最後的體悟顯得更加真實動人,而故事裡的Barnum之所以偉大是在於他有一百萬個對表演娛樂的想像,而不是只抓緊一種成功不放手。離開電影院的同時,或許編劇也邀請觀眾對自己的人生有另一種不同的定義與想像。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33】 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