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電影VS.小說


無論是作家班方登的原著《半場無戰事》或是導演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他們宿命般提及了伊拉克戰爭,用19歲美國大兵比利的眼睛來看21世紀的美國現狀。

無論是作家班方登的原著《半場無戰事》或是導演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他們提及了伊拉克戰爭,用19歲美國大兵比利的眼睛來看21世紀的美國現狀,兩者的作品想呈現其實不是「反戰」或戰爭那麼一回事,班方登想突顯小布希執政期間的美國心理縮影,而李安反而想藉小說的基調,放到大螢幕上講得更多,講美國像煙火絢麗綻放的背後,以美國夢姿態稱霸,光鮮亮麗的底下,這些被國族利益暗暗夾殺的普通人民的樣態。

美國盛事:中場秀
美國的超級盃美式足球是年度一大盛事,全美民眾瘋狂期待誰將拿下年度冠軍,更驕傲的是每年的中場休息時間表演,以前是樂儀隊秀,現在是只有最紅巨星才能登上的超級舞台,像是麥可傑克森瑪丹娜,還有天后碧昂絲。而有趣的是,火星人布魯諾(Bruno Mars) 2014年的中場秀表演演唱後半段就曾加入過軍人向思念家人致意的畫面,並以〈Just The Way You Are〉一曲來獻唱,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留意過。

軍人致意畫面可從10:14看起,想看完整火星人精彩演唱也可以從頭觀賞

這段畫面在還未看過《半場無戰事》或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時,大多數的人應該僅是「喔,美國在向他們海外辛苦的英雄軍人們致意」的感想,但我想這些想法,可能會在看完了小說或電影後將有不一樣的思考。而美國達拉斯的美式足球場,每年也會在感恩節舉辦球賽,也是超級盃外的一大體壇盛事,中場秀表演的明星陣容與噱頭十足絕對不輸前者,2004年即請到真命天女表演,場中也有美國士兵的閱兵橋段配搭演出。



被視為流行龍頭與主宰娛樂圈的強權美國,也可視為一種利益與野蠻的集合體,光從美式足球場就可以勾勒出這種社會結構。足球場中是受訓良好的眾多球員,他們被投注資金養出了精良的裝備與體格,在比賽中一點一滴、一碼又一碼推進敵方陣地,場中力量的搏鬥與強悍,簡直與美國拓荒歷史的民族性不謀而合。如果見識過去年阿利安卓導演的《神鬼獵人》再回頭看美式足球比賽,大概能體會到何謂美國人精神不死的魅力。

班方登的原著對足球場極盡描繪之能事,導演李安也盡力拍出了足球場的華麗鋪張,但是班方登比起李安,小說花了更多篇幅與各種對照,對比出美國軍人裝備的捉襟見肘和美式足球員裝備齊全的荒謬。利字當頭,誰比較有利可取?誰就能享盡資源。

美國夢的敘事:好萊塢與媒體
小說《半場無戰事》極為成功描寫了美國大兵比利莫名其妙成了美國英雄,在各地巡迴,最後一站抵達美國達拉斯球場參與中場秀。這段旅程交待了比利的家室背景,一般勞工階級的比利為了支撐起家庭經濟選擇當兵,沒什麼偉大理念,就是為了賺錢養家,班方登的原著與李安的電影對此都刻劃十分到位,不過李安在比利心境上捕捉相較班方登更多,也更寫實。



李安拍出了比利在伊拉克戰場的實際作戰過程,這在小說原著中是完全留白沒有任何描寫,另一個與小說出入是侵入伊拉克民宅的鏡頭,也是李安劇本獨有。李安比班方登更嘗試點出美國如何利用媒體與好萊塢等敘事手法來操弄民意。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全片最成功的橋段,就是鋪陳到史提夫馬丁飾演的財團老闆諾姆,他跟比利曉以大義,因為比利的故事之偉大,是可以被拿來操作成「為國犧牲的不凡見證」,這個故事能吸引人注意,還能賺到更多的鈔票。為了情節,劇本必須改得緊張刺激,讓觀眾埋單,甚至主角換成女的在所不惜,「你的故事不再屬於你」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你的故事要成就美國利益」,事實與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如何挑起民眾的情緒,讓民眾與市場隨之起舞,樂意埋單,更達到美國的利益、美國的娛樂效果。

選擇以新技術來敘事的李安,迴避了好萊塢的觀點,用更客觀的媒介描繪了上述的思想,平心而論,《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已經算是一次的成功,李安不走好萊塢的套路,不如法炮製好萊塢的煽情,聚焦媒體的狂妄,可圈可點。



當看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或是原著小說,再回頭去看火星人布魯諾的中場秀畫面,螢幕上一個一個軍人的面貌想必會更加清晰許多,你也會看到以往過去沒有注意到的一些魔鬼的細節。

最後,對於班方登的原著談及基督教這部分,原作者很努力要人避免把「信仰」變成宗教,甚至避免變成了某種階級或象徵。不過李安直接跳過基督教這層,選擇以他熟悉的語言來描述生命的本質與命運,讓比利在現實中找到他心中的慰藉,返回戰場。

班方登的原著使人重新省思近年美國塑造出來的總總神話,李安則截取了神話,再放入他對小人物比利的關懷。誰比較成功呢?

就讓看過的人,尤其是由你自己親眼來見識並思考,再作決定吧。

作者:Angela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75】 201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