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夢想家》:文字是把殺人的刀
《巴黎夢想家》以古諷今,劇情緊湊,對白趣味橫生又鏗鏘有力,看完十分驚喜,年度愛片絕對榜上有名!人際交往與商場與新聞成為一場秀,一場戲,人人都要戴上面具,相互討好又背後插刀,沒有真情只有假意。凡事皆可買皆可拋,升值快,貶值也快。
「腐爛的事物無所不在,我們得捍衛美的事物。」
窮詩人呂西安戀上男爵夫人,為了躲避閒語,兩人一起搬往巴黎,最終仍因彼此身份地位的落差太大而分手。呂西安意外進入報業工作,收錢撰寫書評、劇評、社評,錢的多寡決定一件作品一件事一個人的好評或惡評,文字等於權力,呂西安的文章廣受歡迎也令人感到畏懼,讓他得以擠身上流社會,卻也遺忘良知與對藝術的夢想...
「有一個專門用來形容假消息的詞,叫"鴨子",可能因為聳動的假新聞,會讓大家像被追的鴨子一樣亂竄,要捏造事件,報紙可以胡亂造謠,管他真假,沒人會細究,這些人熟知,假消息和闢謠是兩回事,只有銷售量才是真的。所以假消息或這些"鴨子"在巴黎滿天飛,而且沒人束縛得住。投機客、商人、演員、作家、政客、劇場經理,大家都來談人情、買文章、傳八卦或送禮行賄,一個新的產業誕生了,社論媒體變成了商業媒體,報紙現在是一間商店,賣人們想聽的消息,不再啟迪讀者,而是迎合意見或捏造意見。新聞、辯論和想法成了商品,兜售給訂閱的讀者,記者成為句子的商人,文字的販子,藝術家和民眾之間的掮客。」
Xavier Giannoli執導的《巴黎夢想家》,改編自知名作家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的作品。電影講幻滅,對愛情與創作有所憧憬的年輕人,為了獲取名利,也為了報復,最終被沉淪的社會所吞噬。影片的故事背景是 19 世紀,卻有強烈的當代既視感(相當出色的改編),片中的報社有主流與獨立、保皇與自由派之別,不同立場的報紙看似對立又手段相同,無論是作為政治人物的傳聲筒,或是為了贏得銷量而散佈假消息,只要劇院或出版社願意塞錢給報社,記者就能天馬行空地寫文,爛書可以給予好評,好劇也能貶為爛劇,報紙成為市井小民間的話題製造機,聳動內容引發輿論,銷售屢創新高,帶給報社與記者更大的權力。
報社如此,劇場安插的鼓掌或噓聲大隊、利益交換貴族頭銜或權力等,也是如此,所有一切都是生意(愛情也可以買賣),都可商量。人際交往與商場與新聞成為一場秀,一場戲,人人都要戴上面具,相互討好又背後插刀,沒有真情只有假意。凡事皆可買皆可拋,升值快,貶值也快。
一切都虛幻,總會有點什麼存活下來吧?《巴黎夢想家》確實在一場又一場的貪婪嫉妒報復的荒謬悲喜劇後,留下一點點的善意,關於女演員柯拉莉對呂西安的真情,關於被濫用的文字在文學中找回真誠的聲音,書寫紙醉金迷的墮落時代如何摧毀人性,又在最悲情的時刻,彷彿看到一絲希望的升起,就像本片的結尾畫面,水中的呂西安是走向死亡或洗滌自身的罪與重生?這一切,不過是解讀的不同。
《巴黎夢想家》賦予老舊的故事新意,以古諷今,劇情緊湊,對白趣味橫生又鏗鏘有力,演員、美術、音樂、妝髮,各方面都很出色,看完十分驚喜,年度愛片絕對榜上有名!
最後,呂西安和「友人」(沒有真正的朋友)有一幕關於怎麼讓一部好作品看起來糟糕透頂的對話,看得人感慨不已。強大的文字運用能力(權力)即誘惑,為了贏得掌聲或是獲得某些目的,人們會昧於良心向文字臣服,要詆毀一部作品摧毀一個人一件事,輕而易舉啊(網路世代更是如此)。
「書本感人?就說是無病呻吟。經典?就說是學院派。風趣?就說是膚淺。睿智?就說是做作。很有靈性?就說是感覺論,以此類推。」友人
「故事結構完整?就說很好猜。作者文筆很好?就說空有辭藻。」呂西安
「長度也可以批評,這招很有殺傷力,都說太長就好,紊亂、毫無節制,不知道重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