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F《理大圍城》:逃不出的高牆
紀錄片《理大圍城》,記錄理大校園內外,抗爭者與警方的衝突與對峙,受限於事件本身,視角自然是單面而不完整,但這無損於拍攝者如何精準地呈現抗爭群體的情緒變化,或憤怒或哀傷或堅強或脆弱。
有時候拍下一個事件,紀錄歷史的片刻,一部影片就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紀錄片《理大圍城》,沒有花俏繁複的敘事,拍攝者身處橡膠子彈與催淚彈齊發現場,記錄理大校園內外,抗爭者與警方的衝突與對峙,影片呈現兩派人馬的心戰喊話與歌曲對抗、抗爭者為追求理想而死守校園,卻在經過數日的攻防戰後,身心俱疲。即便想要逃離校園,四周要道都被警方團團圍住,無處可逃的抗爭者,內部意見逐漸分歧,有人堅持等待外界救援、有人試圖從密道逃脫、有人想要跟著幾位進入校園的中學校長一起離開。然而,校長們的拯救行動,也引來質疑的聲浪,選擇與校長一起離開的學生,是否就可以全身而退?或會被強制留下案底,等待秋後算帳?
受限於事件本身,《理大圍城》的視角自然是單面而不完整,但這無損於拍攝者如何精準地呈現抗爭群體的情緒變化,或憤怒或哀傷或堅強或脆弱。《理大圍城》中後段看得人驚心動魄,崩潰淚水,懷疑恐懼,無助挫敗,紛湧而上。面對寡不敵眾的現狀,意志猶如喊到嘶啞的聲音,逐漸被圍捕的困境吞噬。
《理大圍城》有兩幕畫面讓我印象格外深刻,一,鏡頭從理大校園往外拍,對面的市區大樓掛著大型霓虹燈飾以及「中國太平」四個廣告大字,內與外,兩個世界,遙遠的那方是「看起來安全的家園」(反送中運動有許多被消失的抗爭者,說明香港沒有什麼安全之處),而校園內的這方,是不知何時會被攻陷的戰場。
二,中學校長勸導學生與他們一起離開,選擇離開的學生們,無法再承受更多的壓力,即使做出妥協,但在心境上又覺得自己背叛了夥伴,不禁痛哭流涕(包括對自己的失望吧)。拒絕與校長離開的學生們,看著夥伴越來越少,心裡也是著急,只能不斷地跟夥伴們喊話,要他們不要上了警方的當,走出校園就會遭到逮補。《理大圍城》拍下校長帶領部分學生走出校園的一刻,長長的樓梯,前方是警方封鎖線,後方是理大校園,兩名走在隊伍後方的學生,聽著後方夥伴的急切喊話,望著前方的「出口」,陷入兩難,每一步都沉重,每一步都是疑慮,每一步都在這群年輕孩子的心中刻下難以彌補的心理創傷(看著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