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夢想之地》:美國夢?還是…美夢?


移民到比較先進的國家,就會有比較好的生活?我們沒有移民的人,有時聽到移民的家人或朋友回來,說那邊的事,似乎會覺得好像他們比較優,這是一種刻板印象?還是真是如此?

夢想之地》有一堆獎項提名和得獎以及高評價的背書,對我這個一般電影觀眾而言,比較想知道的是,會不會太影展而不親近大眾?會不會需要太多自己體會而讓需要電影引導的觀眾不知道電影在講什麼?抽象到還要看別人寫的說明才知道電影在比喻什麼?

看完之後的結論是,一般觀眾不會看不懂,因為片中講的很多生活狀況,都是我們能夠體會的,只是因為到了異鄉的環境會讓某些磨擦出現或是被放大,都是在過生活的人可以懂的。《夢想之地》雖然沒有很嚴肅,但也不會有太高的娛樂性,如果沒有真的想要看看抱著美國夢移民之後的現實,如果對題材不特別感興趣,也沒有想要了解或體會這些人的狀況,那就不太適合這部片子了。




夢想之地》講的是韓國家庭,爸媽移民,所以英文可以講但不是很好,還是很韓國人,孩子是英文韓文都說得很溜,在美國出生長大,外表是韓國人但某部分可能很美式了,只是因為爸媽或家庭的關係,所以還保有韓國的一些文化背景在。

如果你自己是這樣的家庭或認識這樣的家庭,應該會更有感觸。就算沒有,因為我們是華人,到西方國家去也是和韓國人處在類似的角色,東方文化也較相近,對片中很多細節還是會有熟悉感(比如外婆會帶很貴很養生但很難喝的東西要小朋友喝,但小朋友只想喝汽水,或是爸爸用棍子打的管教方式等等)。

所以,移民到比較先進的國家,就會有比較好的生活?我們沒有移民的人,有時聽到移民的家人或朋友回來,說那邊的事,似乎會覺得好像他們比較優,這是一種刻板印象?還是真是如此?或許有些人真的過得很好,但《夢想之地》要給我們看的,是比較平凡的例子,沒有特殊技能,在美國只能做些簡單的勞力工作,想要有自己的事業就是存點錢到鄉下買地務農,但,就算是這樣,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




夢想之地》呈現的問題並不是會上新聞的大問題,而是生活之中的小事,一點一點累積,那種不快樂的感覺,慢慢展現在相處當中,以情緒的方式發出來。人生地不熟,多數人就算表現得還蠻接納黃種人,仍然在文化和習慣上有很大的差異,就像不同世界的人,打打招呼OK,但要交朋友?要很自然被當作一分子?其實很可以理解即使到了美國,韓國人會想和韓國人聚在一起,那份熟悉也等於一種安全感。

當現實與期待的落差很大時,一起抱著美夢出國的夫妻,能一直保持樂觀,支持彼此嗎?面對各種問題時還能正面走下去嗎?雖然很生活化,但真的就是生活會碰到的日常。

夢想之地》的題材是很嚴肅沒錯,不過片中加入一個外婆角色,增添了一些跟孫子互動的趣味(互動其實有部分也呈現出美國長大的小孩對帶著原本文化的「傳統」長輩有著格格不入的)。整體並不是很適合休閒放鬆,是要感受跟思考的議題,但我這種商業觀眾還算可以消化,不會覺得不知道要感受什麼。

如果喜歡看這類電影或題材,《夢想之地》算是把很狀況用自然生活的方式呈現得很清楚,不用明講卻也不會抽象。是蠻值得看看的。

本期焦點-【v.806】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