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碎片》 - 如何重新鋪排被擊碎的自己?
該拿碎了一地的自己怎麼辦?這個嬰孩給予Martha意義的方式,不是她的存在,而是來自她的不存在、她的短暫,那短短的幾分鐘,卻已足夠讓嬰孩用另一種形式與形象,永遠存在於Martha心中。
匈牙利導演Kornél Mundruczó的首部英文發音電影《女人碎片》,最為人知的應該是電影前段大約24分鐘一鏡到底的居家生產,這是一段會令人有精神創傷的分娩過程。住在波士頓的Martha(凡妮莎寇比)與Sean(西亞李畢福)即將在家迎接女兒出世,原定的助產士無法前來,替補的助產士Eva(Molly Parker)盡力協助,但在複雜、焦慮的分娩過後,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去世了。
這段畫面實在太過驚人,觀眾鮮少能在電影中看到這種未經美化的生產過程。一切是如此緊湊、完全沒有時間應變,來的是個不熟的助產士,已經令產婦難免焦慮,並由於在家生產,過程中感覺有異狀也只能盡快打電話叫救護車,這當然需要時間,而孩子要生出來的速度不是任何人能掌握的。這場戲讓凡妮莎寇比將演技完全發揮,一鏡到底搭配特寫令她的每一種細微感受都無處可逃,沒能喘息,她隨著痛楚而來的呻吟慘叫、以及痛與痛之間短暫的抒發,都掌握得太寫實,令人感同身受。但別忽略Molly Parker飾演的助產士也相當精彩,她的角色很努力想要幫忙,盡力冷靜安撫焦慮的產婦,但她仍然與這對夫妻有不熟悉、不合拍、不自在的感覺,這個細膩的「陌生」與「距離感」,表現得很好,也讓整場戲更令人緊張。
片頭的殘酷現實一刀落下,Martha的生命再也沒有笑容,美的事物都成了醜惡。導演用幾個畫面,處處點明周遭環境如何在Martha傷口撒鹽。她的惡露還在排,但孩子已經沒了;她看到別人可愛的小女孩而泌出了乳汁,手中卻沒有孩子能餵食。其他物品看在Martha眼中也成了隱喻,爛掉的蘋果,枯萎的植栽,還沒蓋完的橋......每件事都在走向疏離與死亡,而Martha幾乎散發著痛苦的氣味,只要她進入某個空間,空氣就會為之凝結,人們開始緊張,大家心裡都在想著同一件悲劇。
在電影中段,是更多的疏離。與他人相聚的場面多半不歡而散,更多時候是Martha獨自去散步、去沉思。這是個破碎的女人,與周圍所有人的關係也都破碎了,觀眾只能看著她整理內心的碎片,知道她永遠不可能回復原狀。這種痛幾乎是難以理解與接受的,Martha跟這嬰孩還沒有回憶就已結束,這個理應有幾十年未來的生命在幾分鐘內消逝,並且找不到理由。連追憶這孩子都不知該追憶什麼,自己應該對這一切作何感想呢?
而本應互相支持的家庭成員,也因這樁難以承受的痛,永遠改變關係,人們各自以過去到現在受過的傷來作為溝通(或不溝通)的基礎,或是不經意間透露Martha要替悲劇負點責任的想法。尤其Martha的母親Elizabeth(Ellen Burstyn飾演),與男友Sean,都把自己彌補傷痛的需求加在Martha身上,讓Martha更想逃避。
女人的痛往往是內縮的,男人的痛大多需要外顯的宣洩,中產好家庭出身的Martha與建築工人Sean的階級差異與個性,更助長這種差距。兩人的愛情結晶猝死,Martha獨自傷心,Sean卻開始在外偷吃。乍聽之下Sean真是自私醜陋,但仔細想想又很難責怪他,畢竟Sean也是受傷的當事人,是雙親之一,他很需要Martha陪他面對,但Martha想要一個人面對,她幾乎是推開了所有人。看焦急不擅溝通的Sean,用各種笨拙方式吸引妻子注意,想要用親密感來建立安全感,卻屢屢受挫,真的很替他難受,但這也無法怪誰,只證明兩人療傷的方式不同步罷了。再加上Martha之母從未認可Sean這位未來女婿,Martha全家都讓Sean像個局外人一樣,無視他,低估他,每件事情幾乎都在把他向外推。在悲劇之後,這對伴侶恐怕從來就沒有機會。
該拿碎了一地的自己怎麼辦?這個嬰孩給予Martha意義的方式,不是她的存在,而是來自她的不存在、她的短暫,那短短的幾分鐘,卻已足夠讓嬰孩用另一種形式與形象,永遠存在於Martha心中,而時間終究會舒緩疼痛。《女人碎片》給了一個溫柔的結尾,它並沒有解決什麼,但留下一個「印象」,稍微修補了一點痛,即使仍知道那些碎片是被黏起來的,但它慢慢地,不再碎了一地等著傷害每個踩過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