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民》 - 那些金錢彌補不了的靈魂之洞
《大國民》值得一幕幕分析。把一個角色從年幼描述到死,但完全不拖沓。即使這是一部充滿對話的片,但也常常利用影像傳遞許多訊息,有時候,一個早餐蒙太奇片段,就可清楚建構一段婚姻關係的起伏。
可以說,26歲的Orson Welles人生第一部導演作品,就改變了電影。在那個大片廠主導一切電影走向的年代,Orson Welles竟爭取到在毫無限制的狀況下創作的機會,並找來許多高手(尤其攝影師Gregg Toland功不可沒),於1941年完成一部影史傳奇,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大國民》。
劇情描述報業大亨Charles Foster Kane(Orson Welles飾演),在佛羅里達州名為Xanadu的豪宅死去,最後遺言據說只有一個字:Rosebud。記者Jerry受老闆要求,去挖掘「Rosebud到底是什麼」。
透過新聞報導與Jerry的研究,觀眾倒回去認識Kane的生平。在他小時候,陰錯陽差一夕致富的母親,將錢託付信託管理,並將Kane交由富豪養大,從此時就幾乎註定Kane要過著多的是錢卻沒有愛的人生。Kane在25歲時接掌報社,娶了第一任妻子但維持不了感情,在選州長的時候又偷吃而結束政治生命,離婚再娶第二任妻子Susan。他替Susan蓋了歌劇院,並且不管Susan的意願,逼她成為歌劇女伶,並號稱豪華古堡式建築Xanadu是為了Susan而蓋的......
Jerry走訪許多Kane生前有往來的人,漸漸拼湊出這位傳奇大亨的樣貌與故事,總而言之,這個人如他忠實助手Berstein所說:「他是一個曾擁有一切的男人,最終卻失去一切。」(A man who got everything he wanted, and then lost it.)
《大國民》有鬼片般的開端,充滿各種不祥的畫面與氣息。要進入臥床主角的鏡頭之前,先在窗外等到燈熄,下一秒則跳到從屋內角度拍攝的鏡頭,再接到雪花飄落的鏡頭,拉遠才知道這雪花來自於雪球裡的假雪花......接著就是主角的遺言"Rosebud"與從手中摔落的玻璃雪球。真實的Xanadu大宅、雪球裡的假房子如此穿插,在真假虛實交錯的鏡頭之中,已經將整部片對Kane這位謎樣人物的追尋之旅,定下了基礎氛圍。
Kane一直想讓某種夢想成為真實,但從未成功。而另一位角色所說的、對於只瞥過一眼的「渡輪上的女孩」念念不忘的故事,映照著Kane對不復存在的童年的渴望。童年讓他失望,於是他做了好多誇張的事情,想要彌補自己缺乏的東西,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可,但方法卻完全錯誤,甚至自始至終都搞不清楚自己悲慘情境的源頭。他想要做自己人生故事的導演,操縱周圍的人幫他演出一場戲,來讓他相信,自己是被愛的、是富足的,但其他人不是他的劇組與卡司,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或許年幼的經驗已經令Kane失去愛人的能力。他非常需要愛,卻又無法愛人,或許他只愛母親,但再也沒能見到她。片中數度出現的玻璃雪球,以及雪球裡面與Kane童年住家類似的房子,暗示著Kane永遠無法實現的渴望。雪球是個封閉的、完美的、虛假的世界,像是個美化過的回憶,人如何能在這樣的空洞裡面尋找意義?
這顆玻璃雪球,除了在電影開頭從Kane手中摔落以外,它還出現在Susan的房間,Susan是唯一曾經單純地愛過Kane的人,她在還不知道Kane多有錢的時候就喜歡他,但Kane的心理缺陷終究令Susan遠離他。
Kane晚期蓋的Xanadu,本身的各種荒謬與突兀特質,就像Kane的存在一樣,巨大而殘破,乖張而空虛,彷彿這是他給自己蓋的空洞陵墓,儲藏室的堆疊藏物看起來像紐約市街景一樣密密麻麻,塞滿了各式物品卻還是找不到他要的。Kane的好友明白,Kane所謂幫助勞工等等只是為了獲得那些人的愛戴,因此提醒Kane,「當你給予勞工們權利,他們會把那些當作該有的權利,而不是來自你的禮物」,到那時Kane「可能要到遠方的小島上,當猴子王」,這句話對照到的,則是觀眾首次在Xanadu看見的第一種動物,就是猴子。可以說,Kane最終還真的跑去Xanadu當猴子王了。
Kane與其他人物的關係、各角色的心理狀況,有許多是透過攝影手法表現出來的,這也是《大國民》屢屢被業內人士翻來覆去研究的主因之一。當年已經很資深的攝影師Gregg Toland,會主動想跟初出茅廬的Orson Welles合作,就是因為Toland有很多特殊的想法,希望有機會實現,而尚未在業界打滾的Welles不會有「哪件事能不能做」的成見,因此他們完成了許多嶄新突破。即使許多技術與概念,過去已有先例,但能把40年代之前的各式電影技巧全融入作品中並應用得很精彩的,就要屬《大國民》了。
特別的攝影角度、深焦攝影(例如童年的Charles在外玩雪、大人在室內談話的那一幕可謂經典)、反映劇情與角色的光影對照、納入天花板的鏡頭構圖(早期錄音與打光設施往往懸吊在上方因此不會拍到天花板)......都令《大國民》值得一幕幕分析。人物在畫面上的位置、高低、是否擋住光、形成的影子、站或坐等等,暗示著角色在此幕的權力位置與狀態;透過人物及鏡頭移動的方向,也能暗示或強化某角色的心境與地位;在這部片裡,光不是用來代表光明的,而是用來製造陰影的。聲音運用也是一絕,打字機的聲音、喇叭聲、杯盤聲,時而為台詞與劇情增加張力,化為句點或驚嘆號等等。搭配上許多來自劇場的演員表現出精湛好演技,Orson Welles與Herman J. Mankiewicz合作完成的精采劇本,以及高明的妝髮設計(Orson Welles將Kane從年輕演到老)等等,成就一齣絕世經典。
《大國民》把一個角色從年幼描述到死,但完全不拖沓。即使這是一部充滿對話的片,但也常常利用影像傳遞許多訊息,有時候,一個表情就可以描繪整個情況,或者一個早餐蒙太奇片段,就可清楚建構一段婚姻關係的起伏,將多年來夫妻關係的漸漸冰凍,呈現在兩分多鐘的畫面裡:從一開始兩人坐得接近、充滿感情,到後來中間隔的物品越來越多、桌子越來越長、兩人越坐越遠,爭執也越來越多,到最後則已經不說話,一人看Kane擁有的報社的報紙,另一人看敵手的報紙。如此精簡,卻勝過千言萬語。
電影最後,記者Jerry仍找不著Rosebud是什麼,但觀眾看見了,原來Kane兒時被母親送走的那天,氣急敗壞的他用來打人的雪撬,上頭正寫著"Rosebud"。此時工人忙著把Xanadu大宅的雜物燒掉,這雪撬也是其中之一。這個收尾,好像解釋了一切,卻也完全沒解釋。你大概可以感覺到Kane的空洞與徒勞無用的追逐,Rosebud大概代表他失去的純真,但要用這總結他如此複雜的一生,卻又不太對勁。到最後,Kane還是有很多秘密,我們仍能無法感覺完全理解他,就跟我們從來無法真正了解誰一樣。每個人最深沉的孤獨與痛苦,終將跟著他們死去。Kane生前無法用金錢彌補的靈魂之洞,也跟著遺物燃燒時的陣陣黑煙,一同消散無蹤。
補充說明:
Kane一角影射的人物之一,包括當年的報業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片中那座Xanadu城堡讓人想起Hearst在加州San Simeon擁有的城堡,甚至,根據親近Hearst的友人所言,"Rosebud"是Hearst對情婦Marion Davies私處的稱呼,看得出編劇之一Herman J. Mankiewicz可能把他當成嘲諷對象來描繪,也因此Hearst盡其所能要讓這部片的票房慘敗。
關於誰是《大國民》劇本的主要貢獻者,研究者過去有不同的看法,也有許多相關的著作與文章。最近大衛芬奇推出的Netflix電影《曼克》,主角正是Herman J. Mankiewicz,故事圍繞曼克撰寫《大國民》時的狀況,以及他過去在好萊塢的經歷如何影響他的寫作內容,整體觀點認為《大國民》幾乎全是曼克的心血。不過目前電影圈多數共識,仍認為Orson Welles是劇本主要貢獻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