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母親過世時,我想吃掉她的骨灰》學會道愛、道歉、道謝,就學會道別


有人云人生總會遇到四道習題,道愛、道歉、道謝以及道別。《母親過世時,我想吃掉她的骨灰》在告訴觀眾如何面對道別的同時,其實也想告訴每個人這人生四道習題的重要性,常常有人說愛要及時,可道歉與道謝不也應該如此?特別是對家人更是。

改編自宮川聰自傳散文漫畫的《母親過世時,我想吃掉她的骨灰》並沒有如片名那樣「驚悚」,它的劇情反而相當的溫馨、揪心。面對家人罹患癌症不久於人世,自己要如何接受?要如何調適?又或者要如何從傷痛走出?《母親過世時,我想吃掉她的骨灰》緊扣著生死議題,不同人自有不同想法與觀點,從兒子、父親到兒子未婚妻甚至是罹患癌症的母親本人,都有想法與觀點相互衝突的時候,對於死亡實在難以有所謂正確的面對方法與心態,電影意在講著如何「放下」,如何從死亡中學習、成長,並且將之轉換成前進的推進力,沒有通篇大論,而是透過一家人因為「即將迎來死亡」造成生活上發生劇變,卻隨著時間帶來的改變,來順順地推衍出這樣的結論。

有人云人生總會遇到四道習題,道愛、道歉、道謝以及道別。《母親過世時,我想吃掉她的骨灰》在告訴觀眾如何面對道別的同時,其實也想告訴每個人這人生四道習題的重要性,常常有人說愛要及時,可道歉與道謝不也應該如此?特別是對家人更是。就像電影裡的男主角聰說的,「我總以為媽不會死,就算得了癌症也一定能治好。」,相信多數人都不覺得死亡離自己有多近,正因為這樣子,當意識到歲月早已把自己、家人往死亡推近了一些,發自心裡的震驚自是難以言喻,於是就成了「無法接受」。身為備受寵愛的么子,聰從母親那裡獲得了滿滿的愛,可是他卻從來不曾說出口自己多愛她,直至母親罹患癌症後,他反而更加說不出口,他想告訴母親自己多愛她,向她道歉自己多麼自私想要她承受痛苦活下去陪伴他,也想謝謝她為自己付出那麼多,但他卻不知道怎麼辦,只得一直靠著放聲大哭來宣洩心底的所有,當有人從旁打醒他,使他慢慢地學會道愛、道歉、道謝後,自然而然的那一句道別就能坦然地說出口了。



母親過世時,我想吃掉她的骨灰》主要視角來自於兒子聰,他除了擔任主角外,也接下旁白的任務,多數時間都由他在介紹關於他人生幾個階段和母親的往事,還有負責替當時刻下註解,靠著他的念白將劇情帶過,這樣的做法相當的冒風險,因為電影整體劇情結構算是鬆散,在不夠緊湊的情況下,電影容易給觀眾很拖的感覺,無法聚精會神的專注在眼前看見的每個鬆散片段,使得情感連結度上就不會太強,若再加上語氣過於平淡的念白,整部電影就會被切成好幾塊,感動當然不會順順地延續下去。這就是《母親過世時,我想吃掉她的骨灰》我覺得非常可惜的地方,電影好幾個片段都有打動到我,特別是在近尾聲的時候,聰和哥哥祐一、父親在挑選完母親的墓位後,被祐一半強迫的開車載往海邊,他突如其來的嘶吼告白嚇傻了聰和父親,原來他始終愧疚著自己無法在母親生病時陪伴她,他感謝聰卻也羨慕他,告訴父親當他老了、病了換他照顧他,一席話聽來荒謬可是卻令人動容,本來心情仍陷低谷的聰和父親,都在祐一的瘋狂下破涕為笑,父子三人衝向海邊的那一幕盡是感動,我自己是差點落淚。

像這樣的情節電影有不少,可就像我說的,《母親過世時,我想吃掉她的骨灰》太像散文的敘事方式,實在太容易中斷觀眾的感動,此外,可能是我不太懂日本人的幽默,幾個笑梗安插的很突然、看得相當尷尬。

撇除掉上述問題,電影不乏有許多發人深省的部分,這些都自於不同觀點的碰撞,一幕精彩的是,聰在母親病床邊興奮著女友真理要跟他結婚,真理卻在離開病房後忍不住對著聰說他很自私,認為他只會顧著自己,自私的希望母親能夠繼續活著,卻從來不考慮母親的想法、不尊重她。身為兒子當然是希望母親能夠長命百歲,他會不開心母親講些喪氣話,會不開心母親把死掛在嘴邊講,會不開心母親做些像是準備說再見的準備,講到最後母親是想要活下去的,但她的「活下去」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聰,她想要活著看聰結婚生孩子,想要多陪陪聰,不明白的聰當然會因為母親轉念了而開心,這看在真理眼裡就成了「自私」,她沒有責備聰的意思,儘管她罵他罵到哭了,可這是因為她希望聰早點明白這點,懂得「死亡」向來關係著、影響著的不會只有特定一個人,不論如何他總是要尊重當事人(母親)的。



母親過世時,我想吃掉她的骨灰》在談的就是人生四道習題,道愛、道歉、道謝以及道別,這都是每個人必定會經歷到的,它用這樣一則關於死亡的故事,來告訴觀眾這人生四道習題的不可忽視,我雖然不太喜歡它的鬆散,但滿喜歡它給人的感覺,相當的平和、閑靜,多數時刻是來自於飾演母親一角的倍賞美津子,她面對死亡的泰然和緩了噩耗帶來的衝擊,死亡無可避免,當死亡提前到來錯愕只能一下下,怎樣都還是得要提早準備迎接死亡,偶爾的波瀾來自於對於兒子的捨不得,倍賞美津子的表情會說話,她不用開口光就一個表情觀眾就明白了,她是整部電影最不可缺少的存在。

聰從母親身上學到了很多,在電影最後他也提前寫下了要給將來長大後的孩子的信,一如他母親教會他的,他也盼自己能成為孩子的推進力,哪怕不捨、哪怕不願面對,倘若都能在悲傷過後體悟這所有然後吸收、轉化成養分,是否也是人生路上的一次再成長?

作者:老子(OldMan)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本期焦點-【v.706】 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