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劫局》不同的情境下,會看到人的不同面向


男主角有一天因為涉嫌謀殺案而被調查,一調查就挖出了他在外面偷吃,同事、朋友、妻子對他的態度也開始改變。以謀殺案事件為主軸,但並不是走犯罪電影的路線,反而是從一般人生活的視角切入人性,蠻有意思的題材,只是調性不是娛樂路線。

劫局》是一部以謀殺案事件為主軸,但並不是走犯罪電影的路線,反而是從一般人生活的視角切入,所以不建議當懸疑破案電影來看,我倒是覺得它更想呈現的是因為這個事件而露出的人性。

電影的步調其實有一點…日常,就是說沒有那麼強的戲劇效果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是不致於無聊,因為還是有案情發展的線索不時餵給觀眾,且片長並不長,所以還沒到商業觀眾會想睡的程度。不過導演還是留了許多東西給觀眾自己體會、解讀,會比較適合喜歡去看細膩角色反應的人,而沒那麼適合需要電影通通講清楚的人。



所以,《劫局》的設定是一些在經營學校的人,私下也是好友,彼此的家人都互相認識,但男主角有一天因為涉嫌謀殺案而被調查,一調查就挖出了他在外面偷吃,同事、朋友、妻子對他的態度也開始改變。

我想,《劫局》要呈現的其中一個議題是,大家平常和樂融融的狀態,並不是一個百分百的真相,它只是在那些條件下的穩定,但當有以前沒出現過的因子介入時,平衡會被破壞,不曾浮現的面向也會跑出來。說白話一點,就是平常我們只看到一個人的某一面,沒有發生事情就很難看想像他其他面是什麼樣子的。

就連家人都是這樣嗎?恐怕是的。
其實有時候,我們人類就是很愛想像,看到一個人的某個面向之後,就會幻想他整個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所以當其他面向浮現出來,和幻想落差很大時,肯定是一種衝擊。妻子發現丈夫是個騙子,那麼過去有多少的美好是真的?還是兩者並不矛盾?在同事之間,也可以發現平時很麻吉的樣子,可能只是做表面,心裡或許多少對彼此有些成見,但好好的時候怎麼會說出來?到有鳥事發生,落井下石似乎天經地義的時候,才會表現出來。



或許,換個方式來看,現在大家對待你的方式,是因為你現在有這些條件(不論是身分、地位、外表、金錢、能力、或任何其他的特性),但你的條件改變時,他們不見得會同樣對待你。在《劫局》來說,就是當你的名聲敗壞了之後,你身邊的人是會無條件挺你,還是轉變態度。

但,這些條件的改變,有時也意味著,我們很難去真正了解一個人,他平常是這樣子,但你怎麼知道他遇到壓力時會有什麼反應?他遇到誘惑時會有什麼反應?沒有遇到這些情況,可能誰也不會知道。沒有人猜得到,當一個人的利益甚至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他的道德標準會下降多少,可能連自己都不清楚。

所以我們到底能多信任一個人呢?你覺得他很看重你,把你的優先順序排在很前面,那會不會只是因為其他更高優先順序的人事物還沒出現?平常沒事就沒事,但若真的發生了很極端的事,可能會讓我們對人際關係有很不一樣的洞見。

在《劫局》中就有很多這類的相關互動,但電影並不會下什麼明確的結論,就像真實人生一樣。你永遠不會知道你認識一個人有多深,你也永遠不會知道有重大事件發生時他會變成什麼樣子,你甚至永遠不會知道你們之間的關係有多少空白是用你自己的想像填補的。事件不見得要發生在他身上你才能看到他的另一面,當事件發生在你身上時,你也能看見你身邊的人的另一面。



劫局》要講的並不是一個有答案的議題。它要講的是一種無解的狀態,且是我們多多少少都會經歷到的狀態。

蠻有意思的題材,只是電影的調性不是娛樂路線,也沒有刻意花功夫來操弄觀眾的情緒,不是那麼有大眾親和力,要自己去找一些看點。若用旅行來比喻,它是自由行,旅客要自己會找地方玩;而不是都幫旅客安排好了旅客只要跟著走就能體驗很多的跟團行。

P.s. 英文片名The Benefit of the Doubt指的是當我們還沒有證據證明一個人有罪的時候,必須要假設他是無罪的。

本期焦點-【v.682】 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