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山的那一邊》,早上起來刷刷牙~


《山的那一邊》確實不同於過往的原住民議題電影,它不走煽情、苦情的路線,讓觀眾見到原住民單純開朗、樂天知命的個性,用輕鬆、幽默的方式說著這個故事。蘇達和撒基努兩人根本是純天然的笑果製造機,替電影增色不少。

過去談及原住民議題的電影、不論是全篇在講的或者只有短篇幅介紹的,幾乎十部有八部都是以嚴肅、嚴謹的態度去呈現,且通常內容不外乎都是在描述原住民的生活困境、與都市間的差距、歷史上的民族情仇等等,不過《山的那一邊》卻不走這步數,反而用喜劇的方式把原住民的生活情境搬到觀眾眼前,也讓觀眾見到原住民單純開朗、樂天知命的個性。此外,不乏許多因為歷史考察不詳盡、與史實不符或者是特意模仿口音訕笑原住民、把原住民當作開玩笑對象而引發爭議的例子,例如賀歲片《大尾鱸鰻2》就曾因疑似醜化原住民遭撻伐。因此要想處理好都得小心翼翼,尤其是要走喜劇路線的話尺度更要拿捏,在看《山的那一邊》預告片時,其實對於內容有些不知所云,短短幾個橋段也擔心是否會踩到底線,但實際看完正片後發現這完全是多慮的。

山的那一邊》號稱台灣首部山林喜劇,是不是首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就「喜劇」來說,《山的那一邊》是值得一看的,就像有天生自帶喜劇戲胞的演員一樣,《山的那一邊》屬於那種非刻意、完全是渾然天成的喜劇作品,或是說是演員的喜劇細胞激活了整部電影、尤其是飾演阿德與都瑪斯的蘇達撒基努,根本就是電影的靈魂,基本上是由他們兩人牽動著電影,偶爾加上男扮女裝的何林駿,一搭一唱笑果十足,雖說他們在受訪時曾說搞笑很難、特別是要一直維持在一定的High度,可說實在話他們看上去就是信手拈來那樣的輕鬆、游刃有餘,絲毫不覺得演出這樣的角色對他們有難度,能顧好自己又能顧好他人與電影,對蘇達撒基努的表演功力相當佩服。

誠如導演王道南所言,「喜劇」是《山的那一邊》的基本,其他元素才是他額外放進去的,因此就大面向來看,《山的那一邊》確實是一部包裝完整的山林喜劇,可若細究的話,內部其實多少存在一些瑕疵,導演是顧好了最基本他所要的喜劇這塊,不過他卻顧此失彼,沒能照顧好其他部分,像是阿德與心嵐的感情線有影無形,未能交代清楚只能任憑觀眾模糊臆測;再來便是電影裡頭特意安排的感情對照、喪父的都瑪斯與遭父親趕出家門的派大星,是比阿德與心嵐這條要清楚的多,可給人感受同樣不夠強烈,我認為是因為融在偏屬極端的喜劇裡有些被稀釋掉了,加上都瑪斯的人設不夠明確,才使得後來應該會打動人的橋段不如預期。



「他們漢人想的,和我們不一樣。」

曾替山老鼠做事、靠盜取山中資源變賣的阿德,在和心嵐交往後便決定不做了,打算正正當當的過日子,有一天山老鼠的頭目打電話問他是否要繼續做,阿德絲毫不考慮便拒絕了,豈料頭目便問起阿德有沒有私藏「好貨」?這讓阿德心裡一驚,因為他確實自己私藏了一塊可售出高價的檜木在山上,深怕此事被得知的阿德決定要立刻上山搶先把檜木帶走以免被發現。他把要上山的事情告訴心嵐,理所當然的遭到對方反對,但阿德告訴心嵐他打算帶著好友都瑪斯上山,因為都瑪斯兩年前因為父親在山上遭熊殺死後一直頹靡不振,為了幫助他走出來所以希望她點頭答應,在聽見此事、加上阿德發誓這是最後一次上山後,心嵐還是心軟同意了,於是阿德便和心嵐以及都瑪斯上山準備扛木頭,只是他們沒想到竟會在第一天碰到跑到山上企圖自殺尋短的吳介仁(派大星),把他從樹上救下來後為防止他再自殺,只好帶著他一起走,此趟旅程從三人變四人,還外加多了一隻小鹿...

「對我來說,愛就是在一起。」

在這趟山林之旅裡,其實主要就是分拆成兩條,一是阿德和心嵐,二是都瑪斯和派大星,一是愛情,二是友情,在前往檜木之處的路途中,心嵐和派大星兩人明顯有許多心事,早前觀眾就知道心嵐很想和阿德分手,可是她卻沒有提出來或是表現出來,看得出她自己也很猶豫,或許是因為愛吧,很想在給阿德機會,若非如此她何必去在意阿德沒有發現她化妝了呢?至於派大星,因為從事藝術表演而不被父親認同被趕出家門,對他來說父親是愛也是痛,他認為父親不愛他、他卻無法不去愛著父親,過於痛苦掙扎才想自殺,可在認識了失去父親的都瑪斯後,他才慢慢理解到愛父親的方式有很多種...,這次下山後,四個人多少都收穫了一些、成長了一點、向前走了一步,繼續著他們尚未結束的人生。



山的那一邊》確實不同於過往的原住民議題電影,它不走煽情、苦情的路線,真正帶著觀眾走進他們生活的山林裡,用輕鬆、幽默的方式說著這個故事,許多對白台詞設計的極為有趣,配合著演員們的肢體表現,完全地發揮出百分百喜劇效果,令觀眾能夠以非常自在且舒適的姿態去享受一切。不過再仔細探究的話,有許多缺點非常明顯,例如《山的那一邊》主角群非常亮眼,可配角群就找的相當隨便,山老鼠集團的頭目跟小弟出場時,無論是口條、肢體都逼人出戲,跟看八點檔總會有些被抓來湊熱鬧的臨演一樣,和主角完全就是兩個世界,光就這點就扣了不少分。

再來就是阿德開始對心嵐說,因為都瑪斯喪父後變了個人,是為了振作才把他帶上山,可是整個過程中都瑪斯完全看起來無異樣,給人的感覺也是根本不需要阿德幫忙他自己就能過得很好。最後就是雖不是重點卻也滿重要的感情線,簡介是有提到為何心嵐想分手,可是正片裡卻沒有詳盡交代,只有前面和朋友通電話聽到想分手,以及最後面下山後真的和阿德分手了這開始和結束而已,中間的細節卻沒說,光看中段發展還會以為心嵐不會和阿德分手,因為過程中他倆也沒發生什麼事,結果下山後就分了,片尾還是心嵐坐上巴士笑著離開,是不影響整部電影,可是就多少覺得有點怪怪的。

顧了大局卻疏忽了細部,這是《山的那一邊》比較可惜的部分,不然電影正片是比預告還要精采許多,光就笑梗就接不完,蘇達撒基努兩人根本是純天然的笑果製造機,替電影增色不少。

作者:老子(OldMan) 【老子不負責電影文】

本期焦點-【v.671】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