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5%的奇蹟》你(妳)看見了嗎?
先天有缺陷的人,如何在旁人都不看好,甚至連自我都產生懷疑的情況下,尋見那5%的奇蹟?這樣有著良好勵志體質的電影,在導演馬克侯特蒙鋪陳下,我們看到了視力的侷限的確為沙利亞帶來諸多的不便,但某方面卻強化了它其他感官知覺的功能。
《看見5%的奇蹟》你(妳)看見了嗎?
夢想之所以偉大,在於它帶你突破了自身的不可能,你原以為自己只能如此,但因為彼方有著亮澄澄的發光體,如此耀眼、璀璨逼人,讓你用盡一切氣力,都要朝那燦亮奔去。
刻劃追求夢想的電影,特別容易吸引人,因為我們看到主人翁什麼都沒有,只有一股傻勁,築夢的過程就算傷痕累累,屢屢絆跌,仍不忘初衷,戮力向前。不管《進擊的鼓手》或《樂來越愛你》,都深刻刻劃主人翁的這份執著,我們看到他們折辱了自尊,犧牲了愛情,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知道,一日沒找到發光體,就不能停歇。
我們在觀看的途中注入了情感,電影演繹的不只是他們的尋夢旅程,也投射了觀者的情感,我們也都曾為了一個自己嚮往的標的,努力不懈著,只是電影更強化了他們所受的阻礙與挫折,卻無礙他們往更高更遠的方向奔去,由此看來電影更有借鏡的功效,這些電影的叫座,並非無由。
懷著這樣的期待,看了最近上映的《看見5%的奇蹟》,故事講述一個眼睛只能看到5%的男主角沙利亞(柯思亞烏曼),一心想要進入五星級飯店的過程。主角的眼睛幾乎全盲,卻要在一個不是他想當然爾能勝任的環境工作(按摩店,接線員),完全是逆天而行的舉動。先天有缺陷的人,如何在旁人都不看好,甚至連自我都產生懷疑的情況下,尋見那5%的奇蹟?
這樣有著良好勵志體質的電影,在導演 馬克侯特蒙的鋪陳下,我們看到了視力的侷限的確為沙利亞帶來諸多的不便,但某方面卻強化了它其他感官知覺的功能,馬克侯特蒙能聽見敲打擦乾淨的杯子,會有怎樣清亮的聲響,他能精確嗅聞出各種酒類的氣味,電影告訴我們了天無絕人之路,用心生活,你一樣能感受到,生活中的雜質與澄澈,這些甚至是尋常人感受不到的。
另外他還告訴了我們,廣結善緣,是你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從面試時幫同來應徵的闊少掩護,換來日後屢屢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協助,幫助來自阿富汗的同事讀信,協助他在德國能找到好工作,甚或幫心儀女同事帶小孩,縱然最後被發現自己看不見,女同事不解離去。這些他幫助過、也幫助過他的人,成了最暖心的一張人際互助網,在淡漠的現下社會,益趨難得,讓我不禁想起《幸運是我》裡惠英紅所說:「生活不就是你幫幫我,我幫幫你嗎」的金句,我們有多久沒看到,這樣誠摯動人的情景了?
電影雖然刻劃了這樣良善的一面,然而在沙利亞尋夢的過程,也不忘置入一些「反派」,來考驗他的意志。劇中一名主管接二連三的找碴,不斷的記點,彷彿非要輾沙利亞出門不可的面容,的確會讓人氣結。然而不管他是真不知道沙利亞的視力情況,或是早已知悉,卻氣他知情不報、故意整他,都是為了要砥礪他更堅強的意志。由此看我們很難真正討厭這個反派,沒有他逼迫沙利亞,沙利亞無法看見自己的內心,一如那透亮輕盈的水晶杯。
那個杯子,空無一物,卻是他本來的樣子,象徵沙利亞唯有打回原型,告訴眾人我本來就視力薄弱,妳們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我,和我一起工作,跟我來一場愛戀?這部改編自真人實事的電影,重點不在於本尊有多趨近本人,故事中有多少粉飾的元素?而是這樣的改編,能否說服你,只要有夢就該去追?縱使路好遠,心好累,你都能跟著沙利亞的心不斷跳動,跟著他的腳不斷跋涉。
我們看到了,同事們看到了,反派也看到了,那是你不改初衷的心,那是你屢敗屢戰的足跡,於是我們原諒了故事轉折處的不經修飾,懂得了導演筆直刻劃的用意,而不禁反問自己:你有「改編」自己人生的勇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