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森林》走進來,找自己
丈夫與兒子發生什麼事並非重點,桂綸鎂該如何「走出去」的過程才是導演最想說的話。只是這樣的想法有點破碎,或許將想法藏的太過隱晦,才是這部片最根本的問題,就如同德布西的音樂一樣,極為抽象而超脫現實,替導演冒冷汗卻也不得不給予鼓勵。
《德布西森林》無疑是今年台灣電影截至目前為止最令人驚喜也最驚奇的作品,驚喜的是它大膽開拓國片的另一種格局、另一種可能性,當外國可能都已經多方嘗試此類型片,而台灣卻沒人願意站出來(諸多原因不允許)時,郭承衢身先士卒推出這部「綠意盎然」的《德布西森林》,驚奇的是它很特別(非前衛),特別到可能會讓觀眾難以領略其中意涵,全片長達九十分鐘台詞不到百句,場景又只限縮在森林中,過去場景單一(如《今晚誰當家》、《完美陌生人》)或者台詞不多(如《過於寂靜的喧囂》)的電影不少,可是兩者皆少的作品寥寥可數,因為多半導演、編劇其實都會知道,觀眾鮮少能夠接受兩者比例皆低的電影。《德布西森林》就是那樣大膽挑戰觀眾接受度的存在。
至於觀眾願不願意買單難以評斷,不過即使劇情本身充滿爭議性,但不置可否的是女主角桂綸鎂的演技確實精彩,她在本片的表演力度如同陳湘琪封后之作《迴光奏鳴曲》,甚至我認為其難度更甚陳湘琪,只是有別於陳湘琪幾乎是靠一己之力撐起全片,桂綸鎂則有幾個橋段得仰賴與陸弈靜的對手戲才顯示的出演技層次,同樣是台詞不多,同樣得靠內心戲去說服觀眾,或許並非一枝獨秀是桂綸鎂無法入圍金馬的原因之一,不過我依舊替她感到可惜,《德布西森林》真得要二擇一入圍的話,我認為桂綸鎂比陸弈靜更有資格,因為這部片或許少了陸弈靜可以,可是少了桂綸鎂便無法成立。
電影並沒有直接告訴觀眾桂綸鎂所飾演的「女兒」到底發生什麼事,她的丈夫與小孩發生什麼事?讓她身心受到創傷,迫使陸弈靜「媽媽」得帶她遠離都市塵囂,來到森林裡療傷?而是僅憑幾句於桂綸鎂腦中播送的台詞帶過,曖昧性的讓觀眾自己去想像、拼湊原貌,不過說實在話,丈夫與兒子發生什麼事並非重點,桂綸鎂該如何「走出去」的過程才是導演最想說的話。只是這樣的想法有點破碎,致使其破碎的原因有許多,我相信有看過電影的觀眾多少都知道,或許將想法藏的太過隱晦,才是這部片最根本的問題。
當全部場景都於森林裡拍攝時,導演理應就會考慮到觀眾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於是《德布西森林》中那「少數」非自然聲的配樂就非常重要,多採用自印象主義音樂代表、法國作曲家德布西(Debussy)的音樂於其中,如同桂綸鎂於劇中所言的,德布西的音樂深受大自然影響,如《海》、《帆船》、《月光》等都是,其音樂總是迷幻而又脫離現實,給人種如夢似幻的感覺,就像森林本身就給人虛幻、神祕的感覺,四周景色相似,易使人迷失於其中,若非如此世界上就不會存在著青木原樹海,或者山林精怪魔神仔那樣的存在。可偏偏當人處於迷失的狀態時,踏進同樣詭譎的森林裡,反而才能更清楚找到「方向」。
《德布西森林》就如同德布西的音樂一樣,極為抽象而超脫現實,不與商業靠攏的做法替導演冒冷汗卻也不得不給予鼓勵,由於事前看了很多網友的心得,似乎有不少在中途睡著,但我看的場次好像沒有人睡著,至少我是滿認真在看的,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收穫不僅國片上的突破,更多的是來自於桂綸鎂的演技,若說陳湘琪在《迴光奏鳴曲》中將渴望愛情滋潤(性)、且在最後終找到宣洩口而爆發的更年期婦女詮釋的有聲有色,那麼桂綸鎂則是把對人生充滿絕望感,可同時卻又想找到(被迫去尋找)希望的失意女性詮釋到位,只是相同調性的兩者,同樣得面臨觀眾買不買帳的考驗。
或許就像導演給予這部電影註解:「走進來,找自己。走出去,你會不一樣」一樣,如果平時很少接觸藝術電影的話,可能會對這部電影很感冒,不過若是樂於挑戰看看,或許就可以找到不同於商業電影的樂趣。
相關文章
- 《德布西森林》走不出的森林 (2016/11/02)
- 《德布西森林》傳達的,你有感受到嗎? (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