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隻貓》變化
他們像尋常情侶一般生活、料理、依偎、上床,卻沒預料到悠長樂曲中的一個斷裂音符。《愛是一隻貓》保有歐陸電影的冷冽,電影的風格與敘事雖然不向主流靠攏,故事背後的戲劇能量卻暗潮洶湧,藉同志戀情為背景,回到尋常「愛情」、「恨」、「傷痛」的命題。
近期在台灣上映的奧地利電影《愛是一隻貓》(Kater),是 2016 年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劇情片。「泰迪熊獎」是一座專為同志電影設立的特別獎項,由獨立於柏林影展的評審團員,將獎項頒發給當年度最佳的同志議題作品,設立二十餘年,歷來包括《越快樂越墮落》、《搖滾芭比》(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等同志名作,都曾奪下泰迪熊獎最佳劇情片。台灣女同志電影《刺青》也曾經在 2007 年奪下該獎項。
奪得最佳劇情片獎的《愛是一隻貓》,保有歐陸電影的冷冽,電影的風格與敘事雖然不向主流靠攏,故事背後的戲劇能量卻暗潮洶湧,藉同志戀情為背景,回到尋常「愛情」、「恨」、「傷痛」的命題。
他們像尋常情侶一般生活、料理、依偎、上床,卻沒預料到悠長樂曲中的一個斷裂音符。
《愛是一隻貓》,想當然耳以貓為故事主題。兩位男主角安德烈與史蒂芬都是管弦樂團中的音樂家,他們共同生活在郊區的宅第,平日與鄉野為伴,過著令人稱羨的生活,與一隻貓咪共同築起愛巢。
電影平靜的敘事並不意在交代劇情,反而著重在強化「氛圍」。從情侶兩人平靜的生活為開端,中段猝不及防的暴力發生,伴隨重響,情侶之間的互動轉為尷尬地僵持,直到後段不斷嘗試過後的關係修復,「貓」在電影中充滿靈氣,但位於故事中的位置則似乎能被隨意代換,背後的象徵意涵是愛情關係中那些珍貴的事物,在難以預料的時刻被剝奪。
背叛、傷害,或是單純的疏遠,電影中先是塑造完美愛情,而後又將其帶離正常軌道。表現的是愛侶難以預料的的關係變化,一些一旦發生就難以逆轉的改變。
《愛是一隻貓》令人印象深刻,驚人的暴力畫面留下深刻的震撼力道。較為可惜的是,電影中刻意抽離了「動機」,雖然可以連結為愛情關係的不可預測,但多多少少又都強化了觀眾對電影中故事的疏離。
一座莊園、一對情侶,一隻貓,有時還有其他意外。儘管溫度有些冰冷,《愛是一隻貓》仍然是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相關文章
- 《愛是一隻貓》愛情是用信任溫柔豢養 (2016/11/07)
- 《愛是一隻貓》穿針引線的愛情 (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