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別再來敲門》人生每件事都環環相扣
《明天別再來敲門》表面上講歐弗與他生活的社區居民故事,但我覺得導演其實是藉這個故事來喚醒瑞典社會遺失的美好,帕瓦娜對歐弗這麼說:「你沒必要什麼事都一肩扛下」,因為社會責任不是一個人扛起即可,一個國家要興盛健全,人人有責。
「人嘛,要不就死。要不就想辦法活著。」
59歲的歐弗,妻子半年前剛過世、工作43年的公司準備開除他、居住的社區居民跟他的生活理念老是起衝突等,使得歐弗有了尋短見念頭,然而一心求死的他,老在關鍵時刻被打擾,一會要幫新鄰居帕瓦娜一家排除問題、一會要幫先生中風的老婦修理暖氣、一會又得照顧被欺負的流浪貓....,尋死,原來比他想像的更困難吶。
瑞典電影《明天別再來敲門》開場,歐弗去花店買花,兩束70克朗,歐弗很自然的以為單買一束花只要35克朗,店員跟他說:「單買一束要50克朗,一次買兩束才有優惠。」,歐弗憤怒地指控店家說謊;這個開場清楚揭示歐弗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性格,而這樣的老派性格,似乎正在消失中(歐弗對社區鄰居的抱怨),電影裡,歐弗妻子的死亡,象徵美好年代的逝去,歐弗一心自殺,是他對舊時光的眷戀也是對當代社會價值觀改變(歐弗認定的墮落)的不適應;過往精神已死,未來無望,歐弗認定死亡是唯一的正道。
然而我們都猜得到故事的後續發展,透過歐弗與鄰人互動,看見多元生活的「可能性」,看見舊有精神如何在新時代起死回生;《明天別再來敲門》劇本的精采,在於人物與事件間彼此緊密相扣,歐弗傳承自父親的誠實精神、接下妻子的「教師」工作(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默默扛起「導師」角色),並在與人相處中把過往美好的無私的奉獻精神給散播出去,而這樣的精神又會反推回來,溫暖所有感到寂寞孤單的靈魂(一如歐弗夫婦膝下無子的遺憾,在妻子與特教生或是歐弗與帕瓦娜一家人相處過程中給填補起來)。
《明天別再來敲門》表面上講歐弗與他生活的社區居民故事,但我覺得導演其實是藉這個故事來喚醒瑞典社會遺失的美好,它說人要誠實,因為誠實對人而人也會誠實待你、它說要對共同生活的人(或動物)保有寬容態度,不管是外來移民者、同志、身障者、流浪動物等,這些弱勢族群都是你我生活裡的一份子,保護他們即是保護自己、它說:「你沒必要什麼事都一肩扛下」(帕瓦娜對歐弗這麼說),因為社會責任不是一個人扛起即可,一個國家要興盛健全,人人有責,一如歐弗父親曾說:「人生每件事都環環相扣。」,車子要能順利啟動行進,可是所有機械零件相互配合才能達成的結果啊。
《明天別再來敲門》是一部暖心的療癒作品,它一度讓我想到《幸福三丁目》(社區居民與「貓」,共同對抗強權一幕,看著有點感動耶!),幸福美好的讓人想落淚,卻又覺得銀幕上的種種彷彿童話故事的不切實際,覺得這種跨越階級、物種、國族的彼此相挺與接納,根本不可能存在現實社會中;唉,看了一部溫柔樂觀的電影,卻似乎更明白(看見)自己的悲觀與消極。
《明天別再來敲門》改編自 Fredrik Backman的同名暢銷小說(拍寫沒讀過原著,不知道電影跟小說差多少),導演 Hannes Holm將影片拍的幽默溫馨動人,觀影過程或會心一笑或熱淚盈眶;演員也有適切表現,不管是現代或回憶場景,幾乎每個角色都能在觀眾內心留下印象,我想這已說明導演與演員確實賦予銀幕角色足夠的說服力與可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