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裝皇后萬萬歲》美夢成真
一個太浮誇的美夢在螢幕上實現、我卻絲毫不在乎它只是一場夢,因為它至少讓我短暫信了「他們從此幸福快樂」。我太需要相信「他們從此幸福快樂」,因為只有抱持最後一絲希望才有可能繼續如此貧脊的人生。
按:這是一篇與個人主觀經歷高度相關的電影心得,請自行斟酌是否閱讀。
一直記得曾在大學時代的中國戲劇史課堂上研讀《竇娥冤》,那是敘述一個市井小民如何在生前受盡欺凌、甚至遭栽贓冤死,但死後老天終於還她公道的故事。老師提醒我們當年戲曲是通俗藝術,而這樣的劇情反映出底層人民的心聲:每天辛勤工作、努力的成果卻隨時可能被奪走;當社會上一直瀰漫著這種不安,也就無怪人們茶餘飯後的娛樂會吐露出「在死後還我公道」這麼卑微的願望。
時至今日,最通俗、最廣為接受的表演藝術非電影莫屬 -- 在這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社會,「看電影」至少還算許多人偶爾負擔得起的娛樂。人們花個幾小時走進一片漆黑的空間、任由強烈的聲光效果將思緒帶入「別人」的故事當中,藉以忘記白天遭受的磨難。在這樣的前提下,觀眾會將自己投射在主角身上,無往不利的主角便讓我們暫時感覺無所不能。幾年前的《貧民百萬富翁》會引發轟動正是如此,因為它斷言你所遭受的苦難都將成為未來成功的契機;誰不想相信這樣的預言,即使它有可能是謊言?
《變裝皇后萬萬歲》就是我的《貧民百萬富翁》。選擇不符合生理性別的性別表現方式 (註 1) 往往得面對層層批判及打壓 -- 自我的、他人的、社會的;然而許多人最終能為自己選擇的生存方式感到自豪,一如站在舞台上高歌的荷蘇。對這些人和我自己 (是的,我是一名跨性別者) 而言,生命中最大的缺口反而是最親近的家人無法認同自己的樣貌;即使能把外界的閒言閒語視作雜音,如果不被所愛之人 (尤其是有血緣關係的家人) 接受,那必然會是生命中最沉重的傷口。
因此當父與子在全片尾聲迎來和解,即便先前受盡彼此折磨,這一刻仍美好得太像童話;荷蘇在父親面前以變裝皇后的姿態高歌,曲畢父親出乎意料地摸摸兒子下巴,喚她的藝名 "Viva"。並非什麼煽情的戲碼,我卻相當激動 -- 對一名跨性別者而言,選擇姓名的那一刻往往便是以新身分重生的一刻 (註 2);而當荷蘇的父親終於願意喚他這名,那強過任何多餘的言語,代表他作為變裝皇后那個驕傲、真實的自我得到了父親的認可。
「未被父親認可」當然並非跨性別者的專利,也可能是其他許多孩子心中的缺憾;但正因荷蘇是位變裝皇后,本片才能以「呼喚名字」這般簡潔有力的動作營造出如此龐大的戲劇張力。那一刻宛如《貧民百萬富翁》主角贏得獎金的瞬間,一個太浮誇的美夢在螢幕上實現、我卻絲毫不在乎它只是一場夢,因為它至少讓我短暫信了「他們從此幸福快樂」。我太需要相信「他們從此幸福快樂」,因為只有抱持最後一絲希望才有可能繼續如此貧脊的人生。
於是我懂了那些幾百年前被《竇娥冤》打動、使其流傳直至今的市井小民的心情;而或許這也是藝術存在的意義 -- 為了帶給人們希望。
註 1:這裡不使用「跨性別者」一詞,因為電影中的主角荷蘇有可能是異裝者而非跨性別者,導演並未明確指出
註 2:即使新名字可能是一時興起或意外取的也一樣;姓名是對身分的基本定義,許多跨性別者會依照新姓名活出過去被困住的身分,一如《丹麥女孩》中的莉莉、以及本片的荷蘇
相關文章
- 《變裝皇后萬萬歲》為真實的自己高歌一曲 (2016/08/03)
- 《變裝皇后萬萬歲》貧民窟之美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