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屆金馬獎解析
一年一度的金馬獎頒獎盛事已於上週六完美落幕,到底獎落誰家?本期e週報特邀資深影評人麥若愚為您深入剖析。

金馬頒獎前兩天,我在個人部落格分析預測,標題是: 「香港《奪命金》VS大陸《神探亨特張》,金馬獎雙強」。
我今年初在廣州做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看《奪命金》,前些時日在金馬入圍影展看《神探亨特張》,兩部片給我的興奮悸動程度不相上下,兩部片都有後金融風暴下的時代脈動,香港金融風暴後地上金融與地下經濟變形糾結的光怪陸離,北京都會高度發展後貧富差距人心難測的城市陰險黑暗,兩部電影都反應當代社會的社經處境與人心浮盪,做為傑出導演與優秀電影,這是最難也最高的境界。

台片無論在題材創意深廣度、反映社會浮盪層面、編導演乃至技術水準,都離中港電影還有一段距離,這是強調大華語片競逐的金馬獎,對台片帶來的衝擊殘酷面,每年也只有這個時刻,有那麼一些自我澎漲放大意味的台灣電影,才能靜下心來內省。

《神探亨特張》敢於挖掘北京做為中國首善之都,在華麗表相之外的另一面,是明目張膽或暗藏的社會人性黑暗,以比喻早年美國影集《神探亨特》的便衣張警探為首,在北京大街小巷打擊這個北漂聚集城市裡專幹偷拐搶騙的敗類行逕,啟用活躍於各個領域範疇的微博名人做群眾演員,用放大鏡檢視金玉其外卻有蛇鼠混雜的大都會病態面相,無論選材與手法都極其大膽創新,金馬獎頒給最佳影片,精神一如當年給導演陸川的《可可西里》。
杜琪峰的《奪命金》把他最拿手的警匪動作與社會寫實片類型,精確轉換成金融海嘯後香港地上金融與地下經濟的浮世繪,房產、基金、融資、定存、高利貸、股市賭盤等,錯綜複雜多線交錯下的人性貪婪與悲微,以劉青雲為街市底層跑腿賭盤的混混做主角,一幫香港實力派資深藝人做漂亮綠葉,成就一部省世警世的現代經濟照妖鏡。

光看《神探亨特張》與《奪命金》兩大獎的題材,就已經讓常與現實脫節的台片瞠乎其後,今年台灣電影慘敗絕不意外,長期自我封閉於情愛溫馨的小格局裡,即使《女朋友。男朋友》企圖用學運與時代變遷拉大愛情片格局,但處理得浮淺,與同類型大陸導演婁燁的《頤和園》、香港張婉婷的《玻璃之城》相去甚遠。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每天都有動盪不安的新聞,彷彿都與電影創作者無關,台片內容與社會脫節,無論在題材創意深廣度、反映社會浮動層面、編導演乃至技術水準,都離中港電影還有一段距離。
桂綸美拿影后很令我意外,我原本就猜只有女主角、女配角兩項會獎落台灣,但我以為是《逆光飛翔》的張榕容。
今年男女配角獎給的也很漂亮,女配角我原本就喜歡《殺生》裡扮醜婆的梁靜,今年四月我在北京看大學生電影節頒獎,梁靜以《星星的孩子》裡悲情母親獲最佳女演員獎,是位實力派女星,也是《鬥牛》、《殺生》導演管虎的老婆。

台片技術原本就落後中港片,至於編導演獎項的落敗,說明台片編導的創意與執行能力、演員基本表演功,都還處於弱質,但可笑又可悲的是台灣電影市場還歧視中港片的票房,完全不引進或以極少數放映廳槽踏,媒體每年年終再以幾萬台幣的低票房羞辱一些中港大明星 (像《非常完美:奪愛大作戰》章子怡,今年《DIVA 華麗之後》杜汶澤)。
台灣電影的產 (創意薄弱)、觀 (觀眾眼界狹隘)惡性循環,終於在今年金馬獎全面引爆,得獎數創歷年最低,這當頭棒喝應該要打醒台灣影人。
台片2008年前還在谷底時,短片與紀錄片的創作活力異常豐沛,常在金馬有傲人成績,今年連這兩項獎也被陸片拿走,不令我意外,我去年做金穗獎評審,就發覺這兩類創作水準明顯滑落,我解讀是大部份工作者都被長片挖去拍電影,結果長片還沒準備好,短片又失守,紀錄片也缺乏新意,層層落空。
《奪命金》與《神探亨特張》裡的演員,平均年齡都40歲以上甚至更老,終身成就獎得主石雋被問到還能為台灣電影做什麼?香港有《桃姐》、大陸有《飛越老人院》 (台灣明年終於有《親愛的奶奶》),全世界電影工業強的國家,都有專為老演員做主角所寫的劇本,只有台產片幾乎都是年輕演員挑樑的年輕人情愛,應該想想如何善用資深影人這塊寶藏,充實台片的整體能量。
台灣之光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明年又是奧斯卡大熱門,台片多少年才會出一個想拍不同題材的魏德聖,台片不能永遠沈溺在李安的國際光環中,也不能僅靠少數導演撐起門面,金馬獎落幕,頒獎典禮的冷熱好壞只是一場秀,台灣電影從基礎教育、產業實質面、到面對華語甚至亞洲電影的競爭能力,才應該被討論與重視。
作者:麥若愚
本期焦點-【v.0371】 2012/11/22
其他新鮮事兒

【2012金馬影展】《謊言的烙印》撕不掉的標籤 (11/22)

【2012金馬影展】《精牌大丈夫》一切都源自精子 (11/22)

【2012金馬影展】《愛‧慕》一刀劃開心底的恐懼 (11/22)

金馬亂蹄:神探亨特張 (11/22)

【2012金馬影展】《在愛裡》愛能跨越性向藩籬? (11/22)

青春永駐的不老傳奇:矢口史靖 (11/22)

小說影像化 The Story is Yours (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