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七個看阿凡達的絕佳理由(上)


大部份人都認為《阿凡達》不可能超過《鐵達尼號》,媒體與影評人在看片之前也搬出了12年前的那句話:「這會不會是影史最貴的災難?」。不過,《阿凡達》有另一項武器…。

時間倒轉,回到12年前。1997年,夏天。詹姆斯卡麥隆的新片《鐵達尼號》因為拍攝超支及後製等狀況,傳出許多負面消息。詹姆斯卡麥隆為了力保該片上映,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導演費。檔期也從原定的當年夏天檔期,延到12月19日。有這樣的前提,導致業界對紛紛投下不信任票。加上檔期成本來到了歷史新高2億美金關卡…其實更正確地指出,當時真正的成本已接近2.5億成本,但柯麥隆不願外界一味在高成本議題上打轉,最後選擇對外宣佈一概是2億美金成本。


外界以看笑話心態想數落他,要笑他將成為凱文科斯納之後的另一大沉船紀錄(畢竟凱文科斯納的《水世界》以1.75億美金超高成本,換來大賠的經驗)。沒想到,《鐵達尼號》電影中撞了冰山而沉,電影則是一路撞翻全球女性影迷的心防,讓許多女性觀眾的淚腺在「You jump ,I jump」這種俗爛台詞裡徹底失控。


2009年,《阿凡達》,原本預定的檔期也是今年夏天,不過這時傳出導演對後製標準非常高,一修再修,要給觀眾最棒的3D全新效果,檔期因此延到了12月18日。觀眾若記憶猶新,這簡直像當年《鐵達尼號》的過程。


當然,也有人傳卡麥隆龜毛的程度,可以讓和他共事的人既感冒又感動(因為他的要求往往能讓技術面更上一層樓,但中間的磨合過程則會把技術人員扒掉一層皮),檔期會往後移動,似乎也見怪不怪。


但是,中間想吐槽卡麥隆的媒體與影評人仍毫不心軟,在看片之前也搬出了12年前的那句話:「這會不會是影史最貴的災難?」所有媒體/評論幾乎都不相信卡麥隆能成功地重出江湖。


有趣的是,當世界首映倫敦場試片結束後,大部份的媒體就算認為這是一部穿上科幻衣裳的《風中奇緣》或《與狼共舞》,也能足夠滿足大部份觀眾的想像,而《阿凡達》能否繼《鐵達尼號》之後,再掀影史新高票房?自然也成了業界關注的議題。


大部份人都認為不可能超過《鐵達尼號》了,畢竟《鐵》的時代背景不同,盜版下載也未興盛,DVD購買習慣更未養成,美國大部份觀眾願意花8元美金買票進場,也不見得願意花16元美金等著買DVD。


不過,《阿凡達》有另一項武器。3D。而這也是未來戲院的護身符。


七個要看《阿凡達》的理由


一:3D:

2007年時,北美戲院足以映演3D規格的銀幕數,大約7百多張,為了迎接這部片的誕生,今年六月到八月,卡麥隆為該片辦了兩三場約24-30分鐘的片段試播,其一是給媒體記者與粉絲看,其二是給戲院業者,證明《阿凡達》的3D技術有別過往,也絕對不是過去那種賣弄3D的「突出」技巧,忽然向觀眾丟一個東西,或是噴水等等的粗野技術,那只會讓觀眾覺得太過刻意。卡麥隆表示,為了能說服戲院增加銀幕數,3D的拍攝技術/硬體/軟體都是場革命,卡麥隆與攝影團隊研發的Fusion 3D攝影機,之前已用於拍攝《地心冒險》、《孟漢娜3D立體演唱會》、《絕命終結站4》、《U2 3D立體演唱會》。換句話說,有了前面幾部片讓戲院感受效果,讓相關硬體設備慢慢升級,再透過卡麥隆這部《阿凡達》點燃引爆彈,讓整體3D銀幕數大增。全美戲院公會(US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 (NATO))表示,目前全美總銀幕數約38990張,估計到年底配合《阿凡達》上片,3D總銀幕數可望達到5千張。


目前台灣戲院的3D銀幕數,為了配合該片上映,目前估計已經多達100多張。至於努力發展數位銀幕的中國,目前大約6百張。


卡麥隆在3D上成為革命者代表,這套攝影配備目前也讓史蒂芬史匹柏拿去拍攝《丁丁歷險記》及彼得傑克森的《蘇西的世界》,明年的迪士尼大片《光速駭客》(Tron: Legacy,另譯《電子世界爭霸戰2》)也是使用這套攝影器材。


二:潘朵拉星球:

卡麥隆的想像力極為豐富,他為片中的潘朵拉星球做足了設定,舉凡各類動植物都不是動畫特效部門提的意見,經卡麥隆核准後執行的。執行《魔戒》的威塔工作室人員表示,全部的設定都是卡麥隆給的資料。也難怪特效人員會戲稱:「我們懷疑卡麥隆其實去過那個星球。」該星球上的一花一草都極其細膩,幾乎看不到任何鋸齒狀的圖案。特效團隊表示,處理比較複雜的畫面,一秒24格,每一秒要花上100個小時運算製作,所以要呈現真正一秒的畫面,就要花上2400個小時。這還不算要試看或重製的時間成本,也難怪卡麥隆會把檔期延後半年。

作者:膝關節

本期焦點-【v.250】 200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