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新鮮課題:專訪《大稻埕》導演葉天倫


葉天倫表示,自己是一個很愛改台詞的導演,雖說現場日語、台語老師都會加強惡補,但對演員來說仍是一大挑戰。



前幾年以《雞排英雄》戰下賀歲片江山,導演葉天倫這回《大稻埕》端出時空穿越大菜,重現20年代台北人文地景,摩拳擦掌要再度征服觀眾的心。他表示自己一向關心歷史議題,「在我們求學過程,歷史課本整本都是結論,不太有過程,當時,有位啟蒙我的歷史老師,給了我一本『說故事』的歷史讀物,我才從中開始思索、反省歷史本質,過去像大陸也用現代觀點去看歷史,如:《唐山大地震》。」

本片選角頗為有趣,宥勝看似「超齡地」去演出那個有點小孩子氣的20歲左右大學生,但葉天倫說:「見了宥勝,我發現他是一個很敢冒險的人,凡事勇於嘗試。外型上,宥勝狀態亦維持得相當好,不會顯得突兀,只是稍微老成一點。這個角色也有我自己的特質,我學生時代,常會走不同的路,看會遇到誰,往往生活總會冒出另一番風景……」至於片中出人意表的「一對」——豬哥亮和隋棠,兩人看完劇本,一開始只知道有對手戲,劇本裡沒寫那麼多,但愈拍就愈多,葉天倫說,這個老少配顯得很可愛,挺有《101次求婚》那種喜感。



此外,簡嫚書等眾多演員講大量台語對白,開拍前三、四個月都有上過台語班,比較難的是,要講「北部腔」的台語,葉天倫表示,自己是一個很愛改台詞的導演,雖說現場日語、台語老師都會加強惡補,但對演員來說仍是一大挑戰。

技術方面,本片一大吸睛點,便是特效了。葉天倫說,特效團隊自很早前就開始密集會議,不僅超現實場面,連傳藝中心等街道都用到特效,搭景也就省下很多預算,「他們很清楚,那些場次可以做哪類延伸,這回的合作規模如此龐大,高達兩百多個鏡頭,學到很多……也讓我更清楚知道活用特效,能做到什麼程度。」

本片的結局,似乎有意顛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維。葉天倫說:「我當時沒想那麼多……可能潛意識有吧,哈哈,我是念電影的,當時在長輩看來,本來就不是跟謀生很有關係。但從這個科系,我學到很重要的,人文的底蘊,跟獨立思考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門學問。現在的學生,對人生的迷惘,不是有專業課程可以解決的。」



他也分享道,念大學時,衛視電影台剛開台不久,當時節目介紹有種很大陸腔的旁白,當時我玩笑式地去模仿它,沒想到,後來就真的進了電影台配音,一個玩笑、玩心,後來成為你的工作、收入……所以我說,對任何事情保有新鮮感,是人生一大課題。」

就近年異軍突起的賀歲片檔期,葉天倫表示,以商業機制來講,去強化檔期和觀眾之間的連繫,這個操作本無可厚非。「只是我無法想像,如果中間隔了一年沒有賀歲片,那觀眾將很容易流失。賀歲片,如何包裝得更精彩?其實就是行銷策略上的調整,但電影終究是文化商品,這個商品不能太投機,要有想表達的內涵在其中,想說故事,就好好去說它。」他認為,創作者要習慣檔期這件事,不只導演,還要與監製一起來思考、規劃,如何提供源源不絕的創意。當今國內影業,前仆後繼地去做,不設限地去想,檔期說不定還可以拓展出:七夕、端午節等。「現今電影各式各樣都有,我拍我能拍的、我拿手的,如何去抓出自己的步調來,是我要持續努力的目標。」

作者:保溫冰

本期焦點-【v.432】 20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