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金馬奇幻影展】《海月姬》尋找歌聲的果凍魚
《海月姬》有日本漫畫特有的搞笑與純萌,搭配亮麗與曖昧情愫,兩者互相衝擊產生出特有的侵略感,總能打破各式各樣的心防,無論是在愛情中受過傷,甚或是缺乏自信不敢展現自我的人們,都能藉由這樣的組合被偷偷撬開。
一部海月姬所造成的社會現象有三:
第一,能年玲奈粉絲團的急速暴增。實在無法小看這姑娘的本事,她真的就只是裝瘋賣傻燃萌假宅,但片中時不時出現的"認真打扮"總是讓觀眾嘆為觀止,在觀影的當下我聽整個影廳讚嘆了不下五次,能年的裝扮幾乎具備了百分之百的命中率,無論男女老少人妖仇女,一律拜倒在她的超無辜水汪汪大眼,再加上片中一直強調這個角色是純真的處女,我想更是間接讓許多否認三次元妖怪的阿宅們深陷戀愛的錯覺中。
第二,自然是男扮女裝的熟識度,菅田將暉肯定對這社會貢獻良多,我想只要這部電影賣了多少票房,就代表著有多少人因為菅田將暉的關係而習慣了男扮女裝的突兀感。誰說正常男孩子不能有男扮女裝的興趣,一樣可以啊,習慣就好了是吧,重點是還可以很歡樂,一點也不黑暗喔!各位有這興趣的大叔阿宅們,趕快大膽穿起你們的女僕妝,上街爭取你們的女裝自由吧!(換衣)
第三,減少阿宅們的極易石化生化怪象,這是非常糟糕的一個社會現象,憑什麼宅宅們看到正妹型男就應該石化,為什麼不是正妹型男石化,爭取阿宅們的反石化權益,走上街頭發起抗爭,鼓吹宅潮平權的社會公平!
是的沒錯,憑著三點大概可以推斷出劇本的樣貌,日本漫畫特有的搞笑與純萌搭配亮麗與曖昧情愫,兩者互相衝擊總能產生出特有的侵略感,這侵略感能夠打破各式各樣的心防,無論是在愛情中受過傷,甚或是缺乏自信不敢在社會中大方展現自我的人們,好多種心防都能藉由這樣的組合被偷偷撬開。即便是不同世界的人也有如此有趣的觀點,只要抱持著這種想法,並讓純萌的世界大殺四方,幾乎沒有一個觀眾能夠逃過這樣的組合技。
假如你是導演,在拍這部電影前你認為他所需要敘述的語言有什麼?
就我來看,必須先告訴所有觀眾,你們都是水母。然後,這一「顆」水母將會遇到美麗的人魚以及陸地上的王子,。
人魚尋找歌聲,王子背負父王期待,而水母頂著月亮倒影飄浮不定。
因為人魚,水母了解到追尋歌聲的美好,那樣的美好會有汗水與淚水,更有意義與自我,伴隨自己在海平面上遨遊。
因為王子,她陷入愛情的迷幻,不再希望自己是顆隨流飄動的水母,她盼望觸角更加延展,並能有力氣地抓住某人。
但水母中終究會受傷,因為一顆小小果凍魚本來就不會唱歌,王子也會因水母的觸手而螫傷,但水母不是獨居的生物,晃呀晃著竟然不碰撞,因為四周都是軟軟的果凍,彼此碰撞彈跳成為海平面以下的大月亮。
人魚跳入水中與水母們玩耍,回味水中的自由與暢快,接著他會再度燃起勇氣回到海平面之上,持續尋找他那失去的歌聲,他始終會找著,還會意外間獲得了一雙腳,走向陸地獻唱給陸地上有耳的生物。
王子會徘徊在大海的一端,眺望天空時他感到躊躇迷惘,但低頭望海時他感到驚喜讚賞,兩顆月亮,兩種不同的光芒。接著他會背對兩顆月亮,踏起大方的腳步回到城堡,勇敢的扛起肩上的重量。
水母依舊飄呀飄的。
對呀,水母本來就不會唱歌,
又怎麼需要尋找那美妙的聲嗓?
她只需要勇敢將頭探出水面,
看一看在世界頂上的月;
雖然她一輩子不會發覺,
但至少能欣賞自己也有的月光皎潔。
有關電影兩三事
一、漫畫原作其實是將天水館裡的尼姑團稱作腐女子,但到了動畫與電影則不使用這樣的稱呼。原因在於,腐女子與宅女是為不同的生物,在這一點原作作者並沒有處理得宜,所以在改編成動畫和電影時被做了些許的修正。當然也有人是兩種人格都具備,其中腐的深奧更是常人所無法理解,於是普通人的粗略理解都是肛肛愛好者,這異樣說明是否有比較理解一些?還是不要理解比較好。(夾緊
二、尼姑團的原文為「尼~ず」,在日文「尼(ama)」一字就是尼姑的意思,加上ず是因為負數名詞S作為日文的發音。同時,會稱作尼姑團是因為與天水館あまみずかん(amamizukan)諧音。
三、水母的日文為くらげ(kurage),轉為漢字會變成水母,古文學界則有海月一詞,故海月姬一詞指的是水母公主的意思。
作者:壕G
【歡迎來到壕G的黑白共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