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遊戲》歷史有讓你得到教訓嗎?
這是一個有點沉重的故事,但只是沉重,並不沉悶,對時代具有一點點的批判,但又不是很激烈的指控,反而多了一點悲傷感
據說因為入圍多項奧斯卡,因此《模仿遊戲》(TheImitation Game)衝出不錯的票房,被媒體稱為「奧斯卡效應」,這在我看來是蠻奇怪的現象,如果你真心喜歡一部電影,可以因為劇情吸引你而去看,也可以因為演員是你的菜而去看,甚至可以因為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而去看,但如果因為專家學者或藝術獎項告訴你應該要看,所以你就去看的話,這不是盲從是什麼?盲目崇拜是一種愚昧,而《模仿遊戲》探討的就是人類的愚昧,而且片中所提到的愚昧,可能比盲目跟從還要糟糕,因為那種「排除異己」的歧視與迫害,其實就是戰爭的根源。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模仿遊戲》,以二戰期間的密碼戰爭作為主軸,可以看作是一部間諜電影,也可以看成是具有反戰意念的同志電影,描述英國數學家與邏輯學家艾倫圖靈的一生,此人被稱為電腦科學之父,他在二戰期間為了破解密碼而創造出來的計算機,就是後來的電腦原型。當時德軍以密碼進行聯繫,而男主角所在的單位就是專門破解這些密碼,藉以掌握敵軍動向,但這個機密單位永遠不能曝光,打勝仗之後就要銷毀所有資料,當作一切都沒發生過,也無法得到任何掌聲,更慘的是男主角是一名同性戀者,更讓他因此而遭到迫害。
名字很難記的班奈狄克康柏拜區,最近聲勢水漲船高,他一向善於演出性格古怪的角色,讓他走紅的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就是扮演一個怪咖偵探,而這次在《模仿遊戲》所演出的解碼專家也是一個性格陰沉、不善交際人物,甚至為了讓女主角綺拉奈特莉留下來協助他完成解碼任務,勉強和她論及婚嫁,事實上他根本是個Gay,看到女主角這個大正妹也無法產生太多反應,可是男女主角的關係超越同事、夥伴、戀人,而逐漸昇華成一種獨特的友誼,兩個演技派明星的精采表現,讓本片加分不少。
這是一個有點沉重的故事,但只是沉重,並不沉悶,對時代具有一點點的批判,但又不是很激烈的指控,反而多了一點悲傷感,尤其是男主角被發現是同性戀之後,竟然被定罪,甚至被強制接受藥物治療,而所謂的治療,竟然是注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等同於化學閹割,後來不甘受辱而自殺,直到2013年才終於恢復名譽,但是一個天才科學家的生命和尊嚴就這樣被一個無知的時代給吞噬,電影看到最後,仍然感到不勝唏噓。
人類最大的劣根性就是「歧視」,對於跟我們不一樣的人,我們習慣用異樣眼光去看他,然後發展成一個謬論,就是「跟大家都一樣才是對的」,如果你跟多數人不一樣,就要想辦法矯正你,把你變得跟大家都一樣,這樣的想法發展成僵化的制度或規範,扼殺每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價值。德國納粹以種族主義發起戰爭,對跟他不一樣的民族造成迫害,而多數的國家或地區,對於同性戀的迫害至今也依然沒有減少過,人類對於「戰爭」與「迫害」似乎相當熱衷,即使有一大堆的歷史故事指出這些錯誤,卻沒有太多人從中學到真正的教訓。
作者:馬來魔
【光影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