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兩難的拉鋸《親愛的》專訪陳可辛


趙薇飾演的李紅琴一角是《親愛的》改編最多的角色,為的就是藉由這個角色種種際遇,折射出更多社會省察。

近日催淚大作《親愛的》即將在台上映,知名導演陳可辛亦隨片登台。大導演得知去年於金馬影展播映即引發台灣影迷爭相涕淚力薦,相當開心。



他形容《親愛的》是回到最初的領域上:「我早年拍《甜蜜蜜》、《雙城故事》,就扎實體現了庶民階層跟社會趨勢的反省。近年《武俠》、《投名狀》、《如果‧愛》那幾個大製作,則是反映了那十年的大片風潮。」不過,像最早《風塵三俠》那種搞笑路線,陳可辛表示有較大地域性難題,「喜劇要Local、要有在地性的趣味,去大陸拍,比較難抓準大陸喜劇的文化,判斷會更難,像《海闊天空》走感性路線,相對喜劇線條較易拿捏……」



趙薇飾演的李紅琴一角是《親愛的》改編最多的角色,為的就是藉由該角種種際遇,折射出更多社會省察。「從拐賣帶出中國社會很多現象,包括一胎政策、改革開放、農村的封建,生男孩會被拐、生女孩是棄嬰,這呈現出中國社會制度面面觀。很多事,政府機關自己也無能為力,只是,這女兒不可能給李紅琴拿回去,這不只是中國,這是全世界的倫理,不可能把扶養權給她……法理不可能放過情理。」

很多觀眾相當好奇片尾收錄幾位主要演員收看本尊新聞影片的花絮,陳可辛解釋那是片子拍完之後的事了,「趙薇、黃渤、郝蕾當初拍攝前也只有拿到劇本,我不想給他們不必要的包袱。情節都翻修,名字也改了,原型也不是名人,不需要刻意去模仿。」



至於多位童星落力逼真的演出,陳可辛坦言要抓孩子們的情緒,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田裡追追跑跑、你死我活的戲,起初沒有進入狀態,抓住孩童的靈光一瞬,總需要點運氣。這些都不是城市小孩,我們當初在大陸丕州訓練了一批小孩,為期六個月,每個周末去跟他們排戲,從中選戲好、不怕鏡頭的。飾演田鵬的兩個小孩儘管我覺得不夠像,但重點卻也不是像不像,而是情感能不能到點。」



陳可辛也說,《親愛的》以這個架構問世是他最滿意的狀態,人物情感基準點隨情節不斷轉換……「有人打尋回小孩叫做『二次拐賣』,找到他都不見得是Happy Ending,可見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親愛的》就是要在這種兩難的拉鋸,試以找出多一點的人味。」

作者:保溫冰

本期焦點-【v.489】 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