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史是史,俗是俗
《雞排英雄》的素,在《大稻埕》卻變成一種俗…牽扯歷史典故的作品,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挑戰,但是筆者相信,葉導的努力,會讓更多人願意造訪曾經繁華似錦的『大稻埕』。
運輸便利決定地方的繁榮,不管是早期的台灣,或是現在的台灣,一直是不變的趨勢,只是差別在於運輸系統的演變而已,早期的台灣,靠水路、鐵路,撐起整個社會的經濟,現在的台灣則是透過大眾運輸,刺激地方的經濟發展,同時也讓週邊的地價、房價,不斷地往上飆漲。
已經在2014年農曆除夕上映的電影《大稻埕》,是2011年《雞排英雄》導演-葉天倫,最想拍攝的在地文化電影,多虧《雞排英雄》的卓越的票房做後盾,才促使電影《大稻埕》的誕生,除了前作的一些固定班底,諸如:豬哥亮、王彩樺、陳竹昇,以及趙正平之外,更找來因《犀利人妻》走紅的隋棠、宥勝,以及因《南方小羊牧場》走紅的簡嫚書擔任片中重要的角色,透過時空穿越的方式,讓大家品嚐100年前的人文風情。
年輕一輩的孩子,尤其是居住在北部的小孩,對於水路運輸,大概只會知道位處基隆市的基隆港,但是鮮少有人知道早期的台北市也有水路運輸,『大稻埕』,一個很遙遠、很古老的地方統稱,清朝年間到日據時代,台北市區唯一所倚重的重要商業中心,曾經是台北市最早繁榮的區域,卻也是最早沒落的區域。
依照現在台北市的行政區劃分,大稻埕正處於『大同區』的位置,被遺忘的傳統區域,如果不是1996年前總統-陳水扁先生,在台北市長任內,舉辦的『年貨大街』活動,以及2005年現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在二度連任市長時,舉辦了慶祝光復60年的『大稻埕煙火節』,還有『保生大帝』、『霞海城隍』繞境,以及廟婆-陳文文極力宣傳的『月老求姻緣』,種種的藝文活動推廣,同時,因為自行車運動的盛行,才讓年輕人開始涉足這塊區域。
『大稻埕,不等於迪化街』,這是筆者想要糾正時下年輕人的觀念,大稻埕的範圍應該是忠孝西路以北、承德路以東,以及民族西路以南的區域,所以迪化街頂多只是剛好裡面的一小條街,日據時代有水路和鐵路兩種運輸的支撐,大稻埕可是出現了許多知名的人物,廣播節目主持人-吳樂天最愛說古的『廖添丁傳奇』、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前101董座-陳敏薰、『辜汪會談』的辜振甫一家、知名金牌音樂製作人-陳子鴻,以及葉天倫導演本身,都是地方上知名的人物,更別說遠在寧夏夜市附近的打鐵街,也誕生了連任兩屆高雄市長的謝長廷。
從時代背景的規劃,導演的確有考慮到大稻埕固有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因此戲中的主要場景最後挑選宜蘭的傳藝中心,做為主要的拍攝場景,但是從戲中角色所穿搭的衣服,反而不像是在早期的台灣,卻有點讓人跳入『夜上海』的世界,更別說戲中日本兵的穿著,簡直產生高度的歷史錯誤。
『大稻埕』令人知曉的不只是戲中所主打的『茶葉』、『布莊』,尚有『南北貨』以及『中藥』,然而將『茶葉』以及『布綢』獨立融入劇情設計,對於地方文化的介紹,甚至是還原當時,都有點欠缺完整的描述,筆者認為對於地方的描繪,2009年由紐承澤導演所執導的電影《艋舺》,對於區域文化的介紹,比《大稻埕》更加的好,即便負面的介紹,在當時受到當地里長的反彈,最後拍攝地點-『剝皮寮』,仍然成為觀光、電影拍攝景點,也讓萬華一帶的市景蕭條,注入無限的商業契機。
從情感線的佈局,筆者很喜歡葉導演在《雞排英雄》的規劃,主線、支線的故事,所引發的情感,不會互相影響,那種感覺就像是老饕對於炒飯的講究『粒粒分明』,然而從《大稻埕》的情感線設計,卻讓筆者相當的震驚!以往的敘事風格,像是倒退了數載,不管是主線還是支線的劇情安排,的確看得出來導演企圖影響觀眾的情緒,然而那種感受度是短暫的,多重情感的衝擊,並沒有讓人意猶未盡,反而是容易讓觀眾迷惘究竟該為什麼而感動?曾幾何時,筆者所欣賞的『餘韻猶存』,如今卻因為敘事的支離破碎,讓筆者蠻失望的!《雞排英雄》的素,在《大稻埕》卻變成一種俗。
不管是現在的大稻埕,或是電影中所描述的大稻埕,對於筆者而言,所代表的意義,是一種鄉土情,筆者生長的年代,正處於一個很尷尬的時期,228事件的發生,產生嚴重性的本省、外省衝突,時至今日,大稻埕所座落的大同區,藍綠惡鬥仍然沒有獲得改善,但是老一輩跟筆者說的,甚至是筆者小時後所看到的,和電影的描述,感覺有點格格不入,『江山樓』以及歸綏街一帶充斥的紅燈區、從『圓環』延伸到民權西路的小吃攤、『舊市場』的陣頭文化、『法主公』的祭改文化,以及日本人打壓台灣人的歷史,或許只有1999年台視放映,徐進良導演執導,翁家明主演的『台灣廖添丁』,除了將在地的味道提煉出來之餘,尚能夠透過激發的方式,喚醒『台灣魂』。
『咱是哪裡人?大稻埕』,這句話所瀰漫的鄉土味,就如同《艋舺》中提到的『這是廟口!咱的角頭』,時代的變遷,繁華東移,萬華區以及大同區,曾經輝煌的區域,如今只剩下淡淡的哀傷,雖然《大稻埕》斥資大成本製作,整體成效不如《雞排英雄》,筆者仍然感謝葉天倫導演的用心,畢竟現在的孩子大多只重視後人所精心設計的『果』,而忽略前人所經歷的『因』,牽扯歷史典故的作品,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挑戰,但是筆者相信,葉導的努力,會讓更多人願意造訪曾經繁華似錦的『大稻埕』。
劇情結構:★★★(3顆半)
拍攝手法:★★★(3顆半)
動畫特效:★★★(3顆半)
節奏流暢:★★★★
畫面剪接:★★★★
場景規劃:★★★★
美術設計:★★★★
音效配音:★★★★
催淚指數:★★★
喜劇指數:★★★(3顆半)
演員表現:★★★(3顆半)
整體評價:★★★(3顆半)
個人喜好:★★★(3顆半)
作者:義御伊凡
【義氏映?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