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蘋果的三層滋味


從主角秋則的「人」出發,而後擴大到家庭關係,最後將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一併納入討論;蘋果樹(個人)要想健康長大,不但得靠自己挺立,也要依靠家人和朋友的全心相挺才行。



根據真人真事與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是一部笑中帶淚、溫馨勵志的小品佳作,電影共有三層好滋味。

第一層,勵志滋味。

男主角秋則從小愛拆解機械,從中找尋機器如何運轉的秘密;成年後,秋則幫著岳父大人一起照顧蘋果園,由於妻子美榮子對農藥過敏,秋則決定找出不用噴洒農藥也能栽培出不受蟲害影響的健康蘋果樹。

然而對付自然災害和拆解機械零件畢竟不同,充滿生命力的自然界,變數又多又雜,秋則嘗試多種不同方法卻也不斷失敗,不但家產散盡,也讓自己和妻兒成為鄰居友人口中的笑柄;一年過去又一年,孩子們慢慢長大,秋則的蘋果樹依然病厭厭不見起色,他的壓力越來越大,尋思著該要放棄還是繼續?

一如所有的勵志電影般,主角必定會被接連不斷的失敗逼入絕境,也一定會對自己的選擇產生疑慮,而那份擺盪在「就快找到答案了」或「答案可能還離我很遙遠」的混沌心情,不但折磨著主角的意志,也折騰著觀眾的心;到底一股腦往前衝刺的「傻勁」該不該有個限度?追求自己夢想的同時,該不該顧慮其他家人的感受?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花費極大篇幅描述秋則的挫敗與壓抑,為的都是累積最後一刻的「結果」感動,一如秋則的母親面對花海感動的說:「失敗無數次,讓花(蘋果花)開的更美了。」。
人生不也如此,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吶。




(底下有關鍵劇情討論喔)


第二層,親情滋味。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的好看在於它不只是勵志電影,亦是一部歌頌家人攜手同渡難關的作品。
秋則直到電影最後一刻才發現如何讓蘋果樹在不使用農藥的情況下健康長大的祕密,原來蘋果樹不能單獨生長,它得要有其他作物的配合(鬆軟土壤),好讓樹根可以往下扎緊,根扎的夠緊實,才栽培的出健康甜美的果實。

回看秋則和家人的關係,耗費10年光陰追求「答案」一事,不單是秋則的堅持,更是家人不離不棄的相挺與信賴,畢竟沒有岳父和妻女的全心支持,秋則早就崩潰早就放棄;由此來看,蘋果樹就是秋則,蘋果樹下支持著它健康成長的雜草與作物就是秋則的家人,兩者相互扶持,才有共同成長與茁壯的機會。

第三層,自然滋味。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從主角秋則的「人」出發,而後擴大到家庭關係,最後將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一併納入討論;秋則發現種植蘋果樹的方法後,他不再使用任何農藥替代品,也不再拔除野草或驅趕棲息的鳥類昆蟲,因為不是所有昆蟲都是害蟲,趕盡殺絕反會壞了自然界原有的生物鏈;若說蘋果樹就是秋則,蘋果樹下支持著它健康成長的雜草與作物就是秋則的家人,那麼被蘋果樹吸引而來的鳥、蛇、昆蟲、飛蛾等,就是秋則的朋友與鄰居;蘋果樹(個人)要想健康長大,不但得靠自己挺立,也要依靠家人和朋友的全心相挺才行。

我們再換個角度思考,假如蘋果樹是一整個社會縮影,那麼蘋果樹下的雜草與鳥、蛇等生物,便是秋則的鄰居和友人,而看來不甚討喜的毛毛蟲,則是秋則一家人;生命力旺盛的毛毛蟲常被視為害蟲,不討喜而容易被排擠與殺害,殊不知毛蟲其實也是促進蘋果樹健康成長的要素之一;回看我們生活的社會,每每看到與自己不同聲音的人,不是抱存鄙視態度就是想將之驅趕,卻忘了一個健康社會本該包容多種不同聲音,因為每一種聲音都可能為社會帶來新的刺激,也可能開展出不同於以往的格局。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片末,秋則帶著孩子對蘋果樹敬酒與謝恩的儀式,既是在教導孩子們尊重與感謝自然的付出,其實也是在教導我們將心胸放寬,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與機會吧。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沒有逼出我的眼淚,但美麗的田園景色和勵志情節,確實讓我內心多了點希望與勇氣。
喔對了,我對菅野美穗的銀幕印象一直停留在《富江》,每次看到她的臉,我都會直接跟「邪氣」兩字做連結;然而她在《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裡洗盡鉛華的演出,有小小突破了我的《富江》陰影,讓我第一次覺得菅野美穗原來也可以這麼親民而不詭異啊。

作者:hatsocks 【香功堂-3618!!】

本期焦點-【v.425】 201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