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真諦—《派翠克,一歲半?》
《派翠克,一歲半?》是一部相當溫馨的作品,雖然不時批判社會對於同志不少錯誤既定印象與歧視眼光,小至孩童、護士到鄰居原本不接納的態度,到後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了解到青少年叛逆的原因,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愛,才能夠有寬闊的包容心去了解原本排斥的人事物…
《派翠克,一歲半?》是一部來自瑞典的同志電影,2009年在金馬影展驚鴻一撇上映過,如今片商正式上映,讓當初錯過的人終於可以一飽眼福,在瑞典可以接受同志合法結婚以及收養小孩,片中即使是看似開放的歐美國家,社區居民們開著下午茶會,當同志夫妻向鄰居們彼此介紹另外一半,場面卻忽然尷尬了一下,原來這些歐美人士內心多半還是帶著歧視的眼光,社區的小孩沒事會亂按門鈴丟石頭,喊著各種難聽的字眼,連同志夫妻中曾經有過一段婚姻的男性光頭先生,正值青春期叛逆的女兒,一點都無法諒解父親的出櫃,難道一切的開放是和平的假象嗎?
同性夫妻和一般異性夫妻沒有甚麼兩樣,有著健全經濟能力的中產家庭夫妻,渴望家庭的擴大更親密的融合,除了飼養寵物之外,某一方(大多是女性的一方)就會希望有小孩,同志夫妻則是以領養的方式來獲得孩童,這也是歐美人士目前最熱衷的方法,劇中的同志夫妻領養手續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沒有小孩願意讓同志領養,其中包括對於同志的歧見以及日後小孩的教育問題有很大關係,不只是社會連一般官僚體制都對同志存有歧見。正當夫妻失望的時候,收到可以領養小孩的批准,是個一歲半的男孩,沒有想到資料上打字錯誤,來的居然是個已經15歲、過去前科累累的不良少年,這個少年的來臨,對這對夫妻生活產生不少漣漪。
不良少年派翠克和同性夫妻即使來自不同的環境,彼此之間的共通點就是都渴望著有著美滿的家庭。他們想像中的家庭就是可愛的爸爸媽媽、有兄弟姐妹還有一隻寵物,他們都是社會中弱勢的團體,但是彼此之間都有一些錯誤的刻板印象,男孩認為同志收養小孩就是淫亂不堪、有戀童癖的傾向,同志夫妻中的光頭認為這個小孩根本就是社會的危險分子,擔心日後會危害他們。卻因為公家機關的辦事不力,不得不讓男孩住下幾天,正當一切水火不容的時候,同志夫妻中身為女性的一方Goran則是意外發現男孩對園藝的興趣與才華,兩個人也藉由緊密的相處良性的互動之下,發現各自其實都有美好善良的一面,逐漸接納彼此,一起去跑步、指導防身術、參加社區拍賣活動,Goran也因此有了機會表現自己的父愛及母愛,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父(母)親父兼母職,男孩不再像過去那麼乖戾,學習當一個好孩子,原本還和鄰居的小孩打架,後來卻可以一起玩滑板,社會中分別屬於各自的弱勢族群,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們也終於體會到完整家庭的輪廓並非既定印象中如此,有時候幸福會有另外一種方式呈現。
因為男孩的到來,每個人都不停的成長,即使過去曾經有過一段婚姻的光頭,從沒認真看待當一個父親,直到男孩的出現造成婚姻的摩擦甚至差點分開,卻也是因為男孩讓這對夫妻重新認識彼此,如果沒有男孩的出現,或許就跟一般同志情侶一樣無異,彼此之間的鴻溝更是日積月累,光頭終於知道如何當一個父親,也挽救了與女兒的關係,前光頭的前妻都可以跟Goran當起了好姐妹,讓人心中充滿著不少溫暖,另外一提的是劇中飾演Goran的格斯特史科斯嘉,他的父親是演技派演員史戴倫史柯斯嘉。
《派翠克,一歲半?》是一部相當溫馨的作品,雖然不時批判社會對於同志不少錯誤既定印象與歧視眼光,小至孩童、護士到鄰居原本不接納的態度,到後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了解到青少年叛逆的原因,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愛,才能夠有寬闊的包容心去了解原本排斥的人事物,同志家庭不見得不好,有些異性家庭反而不斷發生家暴,這就是家庭存在的意義嗎?雖然台灣同志對於合法婚姻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至少對於這些族群如果能夠釋出善意,那已經是最好的起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