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第36個故事》-Coffee, Brownie or Story?


《第36個故事》最成功之處在於,導演蕭雅全將他想傳達的觀點、社會現象、台北的魅力和角色追求夢想的故事都輕描淡寫向觀眾訴說,留給觀眾無限大的想像空間,等著與你產生共鳴並相互探究。

台北,融合都市時尚、人文藝術,甚至不乏歷史與自然之美的台灣首都,孕育出多少人口、編織出多少故事、成真了多少夢想!「朵兒咖啡館」也是由台北這些人口、故事與夢想所彙集而成的產物,在這間咖啡館,我們看到一個好小的台北縮影、一群好可愛的台北人,從小學生、里長、空服員、日本人到歐美沙發客,大家到這裡除了用現金換取了一杯咖啡和一塊布朗尼以外,更能夠用一個多功能的超人玩具換得一張更有價值的照片、甚至用一首歷練多年的歌唱嗓音換得一本陳年記事簿,還是,你想要用一本泰文食譜換得一次免費的水溝清潔?當然,朵兒當初預期的只有金錢與餐點的單純交易,在妹妹薔兒的鬼靈精怪誤打誤撞下演變至此,咖啡與現金間產生的利潤變成朵兒咖啡館的附加價值;人情、物品與故事的往來才是朵兒咖啡館的最大收益!


我喜歡這樣的概念,除了故事本身的創意搭上了現今大學生在批踢踢上以物易物的順風車之外,我更欣賞朵兒與薔兒秉持著「現金只能買餐點,其它請用東西換」那高貴的任性,尤其在台北這樣的金權社會下,在每個人都以為"cash wins everything"的價值觀下,姊妹倆彷彿藉由她們那小小的咖啡館宣告全世界「別以為用金錢可以買到一切!」,然而可喜的是,導演並沒有在這樣的題材下深加著墨,畢竟這不是導演單一想要表達的,太過詮釋這樣的主題反而對故事的發展設下框架。縱使如此,我們從故事中姊妹倆的態度亦能感受到,"cash is not everything",從一開始朵兒想要的海芋與狗狗吊飾、里長朋友想要的泰文食譜、日本人想要的筆記本,到最後旅行社想要的「朵兒咖啡館」,透過「心理價值」的轉換,暗中強調了現金交易實在是庸俗至極,反倒是故事、心靈的交易才是真諦啊!


是什麼時候開始,蛋糕與牛奶糖的交易已經滿足不了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懂得用錢去超商買零食?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會用錢去衡量身邊的一切,包括人與情?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學會把故事和情感丟在一邊,開始在商機的大海中尋找所謂的致富之道?我相信,朵兒咖啡館喚起了台北人的單純,在那些老百姓踏進這間咖啡館之前,已經有多久沒有試著以物易物?有多久沒有想過自己除了錢和物質外還有什麼?有多久沒有好好想想家中那把吉他背後的故事?有多久沒有喚起自己那段段充滿酸甜苦辣的回憶?


第36個故事》乍聽之下以為可以在這部電影聽到36則故事,但事實不然。在每個交換得來的物品背後也許有著每個人不同的回憶、不同的夢想,這些回憶與夢想造就了每個人對不同物品的「心理價值」。既然每個人的回憶都不一樣、夢想不一樣、心理價值也都不一樣,那又何須去探究這城市成千上萬不同的故事?如果電影硬是要將36個故事、或是20個、甚至只將其中10個故事做完整呈現,恐怕將淪為平凡的商業國片罷了,故事大半時間可能都將圍繞在訴說某些角色不同的過去,然後呢?那些故事會讓觀眾有共鳴嗎?很慶幸蕭雅全導演並沒有浪費太多力氣在說故事上面,僅運用的兩位女主角的成長背景作發揮,讓所有在這咖啡廳的「交易」都值得讓人再三玩味。


蕭雅全在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不是細膩地訴說每一段故事,而是將每個故事後面留白,讓觀眾有無限想像空間。而每一個交易背後究竟是甚麼樣的故事呢?如果是你,你會換什麼呢?這又讓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不禁想在「心理價值」的領域中一探究竟。


另外,相較於《一頁台北》必須要在短短一個晚上將台北的魅力呈現淋漓盡致,【第36個故事】更有本錢將台北之美完整呈現。雖然整部電影拍攝時間剛好都碰上陰雨綿綿,但有好幾幕確實都將台北拍得詩情畫意,尤其以薔兒在難得的大晴天、騎著單車於綠蔭大道上發傳單的段落,搭著上雷光夏輕輕柔柔的配樂,好舒服、好經典。以及男主角在訴說「台北的故事」所呈現出幾幕的台北空城,畫面不多但意境十足。除了感官上的共鳴外,咖啡廳本身、美容院、小吃攤、捷運以及採訪路人的大街小巷等等,我們每天在台北經過的不就是這些嗎?我不能肯定《第36個故事》將台北的美行銷成功,但確實是讓台北變美了。


第36個故事》最成功之處在於,導演蕭雅全將他想傳達的觀點、社會現象、台北的魅力和角色追求夢想的故事都輕描淡寫向觀眾訴說,留給觀眾無限大的想像空間,與其說是想像空間,不如說提供許多值得玩味之處,就像台北一樣,你所看到在台北的每個人事物背後,都有他們專屬的故事與回憶,就等著與你產生共鳴並相互探究。那些故事可以像這部電影一樣,很輕鬆、很樸實、平淡很簡單,也可以很很深刻、很窩心,也很感人。

本期焦點-【v.273】 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