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末路浩劫》:天無絕人之路


末日到來,是要積極地爭取存活下來的一線生機?還是消極地等待死亡降臨的剎那瞬間?片名《The Road》給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前方有路,就該往前走下去…。

末路浩劫》英文片名是《The Road》,本片入圍2009年威尼斯影展競賽,劇本改編自美國作家Cormac McCarthy於2007年獲得Pulitzer Prize殊榮的同名小說。中文片名翻為末路浩劫配上剪輯的預告片,很容易令人誤解這是一部像《2012》類似的科幻、特效電影;其實這是一部瀰漫文學氣息、探討父子親情的劇情片。


故事背景設定在末日來臨時期,一個父親(維格莫特森)帶著兒子(Kodi Smit-McPhee)背著行李、推著推車,朝向南方前進。他們相信著到達南方的海岸,就有存活的希望。一路上,他們所見的盡是荒涼、蕭瑟的景象;凋零、枯萎的殘枝枯木;破損、崩壞的斷垣殘壁;彷彿置身於世界末日的實境。幾近滅絕的動物、互相殘殺的人類、變幻無常的氣候、飢寒交迫的身體等等因素…;都一再地考驗著父子倆的意志。然而,一旦決定踏上了這條漫漫長路,就注定了這趟永無停止的求生之旅…。


我覺得這部片拍得很詩意,步調節奏十分緩慢、沉靜。空中飄逸的純白大雪、昏暗的陰雨綿綿、瀑布都將畫面構圖點綴得極度冷冽、空靈,突如其來的天蹦地裂、任意肆虐的大火則將畫面染上了藝術的殘缺與刺眼的顏色。色調的運用以灰暗、深沉來象徵淒涼、沒落的現在;光明、鮮豔的色彩代表過去美好的時光。交錯剪輯的時空、一望無際的長鏡頭攝影、簡單的配樂等…;都在不知不覺中拉近觀眾參與這段旅程的距離。儘管劇情起伏、戲劇張力不夠強烈,主要都以父子倆的對話和相處為主;導演依然有掌握住父子倆所展現的各種情緒,如:在面臨生命威脅時的緊迫與恐懼、發現食物時的欣喜和滿足、逃亡時的膽戰心驚、對待陌生人大相逕庭的態度…;這些心境上的描述是相當地細緻和微妙,都是全片引人入勝的部分。特效方面,雖然沒有太多爆破、毀滅的浩大場面,鏡頭散發出的荒涼氣息就已呈現出宛如末日降臨的面貌。


這部片的主要劇情是把患難中的父子情誼既真實又深刻地表現出來,其中,又以父與子在想法上的差異、衝突最為明顯。父親都以一種「人性本惡」的觀念灌輸給兒子,不斷地提醒兒子要提防、武裝自己,並以「守護者」的角色自居,以他自認為對的做法和決定去判斷、掌控一切;反而讓路途更顯得艱辛難行。反之,兒子卻始終相信「人性本善」,以純真、憐憫的同理心去關懷陌生人,認為每個人都是「good guys」,也使得這趟邪惡包圍、冷漠充斥的旅程裡蘊藏了不少人性最溫暖的光芒。父子倆彼此間身理和心理的掙扎和妥協是相當耐人尋味的。另外,我很喜歡父親對兒子說的一段話「You have to keep carrying the fire.」「The fire inside you」。讓我體會到只要心中的fire(求生的熱情)不熄滅,外在的寒冷是打不倒你的,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人定勝天」吧!有別於相同類型的電影,本片是以一種漸進式的堆砌手法,一步一步地令觀眾慢慢感受到這對父子間最真摯、最原始的情感。


本片是澳洲導演約翰希爾寇特所執導,他算是能把原著小說忠實地呈現七、八成,至少拍得沒有太沉悶、冗長。其實整部片主要是以父子倆貫穿全場,維格莫特森和Kodi Smit-McPhee兩人互相演繹的對手戲都蠻有默契的,選角實屬成功。片中父親是由性格男星維格莫特森擔任,我覺得他的演技越來越成熟,一些內心戲的展現都挺有感染力的,他也憑此片入圍數各影評協會獎項。扮演兒子的童星Kodi Smit-McPhee表現亮眼,自然、生動的演出成功得撐起了這個要角,難怪《血色入侵》的美國重拍版本《Let Me In》由他出任男主角,非常期待他之後的表現。奧斯卡影后莎莉賽隆飾演的母親雖然戲份不多,倒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然而,我根本認不出奧斯卡影帝勞勃杜瓦和蓋皮爾斯這兩人在片中扮演的角色,只能說化妝效果真得很不錯!


末日到來,是要積極地爭取存活下來的一線生機?還是消極地等待死亡降臨的剎那瞬間?片名《The Road》給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前方有路,就該往前走下去…。


導演功力指數 ★★★★ 編劇精采度 ★★★★ 演員表現 ★★★★


總評 8/10

作者:Mystery 【神秘電影台】

本期焦點-【v.260】 201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