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圍城》:悲壯動人的烈士情懷
在「革命」這個前提之下,血流成河在所難免,參與演出的眾多明星在片中大都難逃一死,每個人的死法也都非常的壯烈激昂,可是真正讓我感動的反而不是那些片面的民族大義,而是在亂世底下的那些小小的人性光輝…。
「十年前,有人在這裡問我:何謂革命?我告訴他,革命,就是要讓四萬萬同胞人人有恆業,不啼饑,不號寒。十年過去了,與我志同者相繼犧牲,我從他鄉漂泊重臨,革命於我而言,已不可同日而語。今天,假如再道何謂革命,我會說: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作革命」!
這是《十月圍城》裡面孫文的一段台詞。我不知道孫文是不是真的講過這段話,抑或只是編劇的重新演譯?不過這段關於「革命」的論述,呼應著這個極其壯烈的劇情,卻掀起全場觀眾的一陣熱血,看來歷史課本裡面再多枯燥的文字,都不如影像的衝擊來得直接而強烈。
陳可辛製作,陳德森導演的《十月圍城》,堪稱年度大片,更找來許多大明星客串演出,為觀眾帶來意外驚喜,像是一出場就被一槍斃命的張學友,還有大陸影帝張涵予客串演出的孫文,都在片中驚鴻一瞥。其他戲份較多的角色分別是梁家輝飾演的革命黨員、王學圻飾演的富商、謝霆鋒飾演的車伕、甄子丹飾演的賭徒、任達華飾演的戲班班主、曾志偉飾演的警察,以及黎明飾演的乞丐。各行各業的人都為了保護孫中山而盡心盡力,甚至犧牲性命!故事背景設定在1905年,孫中山到香港商討革命大業,清廷派遣胡軍飾演的武將,率領殺手佈下天羅地網,意圖行刺孫中山,與保護孫中山的一群革命義士,在街頭展開殊死戰!
這種革命電影,在以前那個高喊愛國口號的時代,出現過非常多,通常都是煽情的歌誦這些憂國憂民的烈士,激發民族情結。同樣的主題轉換到現代,即使《十月圍城》仍然免不了悲壯煽情,卻在國家大義的角度之外,增加更多市井小民的情義描寫,也從這群小人物的悲情故事底下,若有似無的質疑所謂的「革命」與「戰爭」的本質。當我們檢視電影裡的這群革命者,究竟為何參與這場行動的時候,會發現真正是為了民族大義而革命的人就只有王柏傑飾演的「李重光」以及梁家輝飾演的「陳少白」,然而其他的革命者之抉擇,卻大部分都無關於民族大義,反而是在時代洪流的激盪之下,產生一種盲目而悲情的身不由己。有人為了尊嚴而革命;有人為了報父仇而革命;有人卻只是為填飽肚子而革命,更有像謝霆鋒飾演的車伕之類的人,沒唸過什麼書,連這場任務要保護的人是誰都不知道,卻被命運推著走上革命之路,甚至慷慨赴義。原來對於市井小民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什麼響亮的政治口號,而只不過就是一餐溫飽、一點尊嚴而已!
當然,在「革命」這個前提之下,血流成河在所難免,參與演出的眾多明星在片中大都難逃一死,每個人的死法也都非常的壯烈激昂,可是真正讓我感動的反而不是那些片面的民族大義,而是在亂世底下的那些小小的人性光輝。任達華參與革命,只是為了光明正大的歸鄉;甄子丹一輩子爛賭,卻在最後一刻決定為了所愛的人而去作一件正確的事情;謝霆鋒飾演的車伕,愛上了那個雖然跛腳,卻很純真的女孩,他跟她約好回來就成親,她在海邊的夕陽下,笑得很燦爛,可惜到最後,他再也回不來,只是不知道在他倒地戰死的那一刻,有沒有想起那燦爛的笑容?又會不會質疑著所謂的崇高理想,是踏過多少鮮血才能達成?
如今,滿清推翻了,可是中國的民主理想卻從來沒有真正的實現,「革命尚未成功」,可是究竟是不是真的要死這麼多人,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電影裡對於戰爭的質疑,埋藏在浴血激戰的悲壯畫面當中,很隱晦,卻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