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力挽狂瀾》:死得其所,是不是一種幸福?


跟那些「不知道為什麼活著」的人比起來,「死得其所」會不會也是一種幸福?

很多時候,我們試圖想要突破現有的人生狀態,可是也有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即使我們用盡所有的努力,也改變不了什麼。這是《力挽狂瀾》裡面,那個摔角手的生命悲歌,但是在某方面而言,也可能是我們困苦人生的寫照。


米基洛克飾演的過氣摔角手,曾經風光一時,但隨著年紀增長,心臟病發,而逐漸離開摔角舞台,只能在超市當店員,賺錢糊口,過著毫無意義的生活。他回顧自己的一生,發現自己只是個被社會遺棄的邊緣人,於是想要改變現況,接納平凡的人生,重新尋找愛情,也試著修補和多年不見的女兒之間,始終破碎的親情關係,卻發現一切都是徒勞無功。他被家人拒絕,被愛情拒絕,被整個環境拒於門外,唯一不會拒絕他的地方,只剩下摔角場上的群眾。那個四方塊上面的小小場地,彷彿才是他人生的唯一歸屬,只有在那裡,他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於是,他決定回到他曾經熟悉的摔角場,試圖「力挽狂瀾」!即使心臟早已承受不了,而隨時都可能死在台上,他也要為他自己的人生,作出最後的奮力一搏!


有人說,米基洛克飾演的摔角手之所以可以這麼生動,關鍵在於這個角色其實是他自己的人生寫照。銀幕下的他,早年曾經是個拳擊手,後來轉往影壇發展,也曾經走紅過。後來據說因為「大頭症」,推掉不少好片,而讓他淪落成為三級片男主角,事業走下坡,只好回去打拳擊,可是他在比賽時所受的傷,不但讓他付出龐大的整形與醫療費用,也多次造成生命危險,所以在經歷連串起伏之後,他不得不從拳壇退休,重回好萊塢,也終於靠著《力挽狂瀾》這部電影,再度得到演技肯定。或許有人會認為,米基洛克根本就是在演自己,但是換個角度看,一個好的演員除了必須要有豐富的人生歷練,更重要的是能夠運用自己過去的經歷與感受,轉化為演技的能量與角色的生命力。也因為有了米基洛克出色的演技,所以《力挽狂瀾》這部電影,才能夠散發出如此精采的光芒。


這是一部感染力極強,但也極度悲苦的電影,雖然乍看之下,像極了《洛基》之類的勵志片,讓我們看到一個努力在生命的擂台上奮戰到最後的勇者,但是米基洛克飾演的摔角手,命運顯然比《洛基》坎坷的多,也不像《洛基》一樣不管怎麼打都可以站起來。《力挽狂瀾》沒有童話式的熱血勵志,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寂寞的氛圍,以及對現實狀態無能為力的掙扎與感傷,看起來很悲觀、很灰暗,卻更貼近真實。相信很多觀眾看到最後一幕,應該會忍不住流淚,但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哭點」,並不是太過於直接的煽情手法,而是那種從頭到尾不斷醞釀的孤獨感。所以米基洛克死在台上的鏡頭,只用片尾的幾秒黑畫面帶過,卻把那樣的悲傷情緒帶到頂點,也讓你為現實人生的無奈,流下感同身受的淚水。在這個不景氣的環境,以及找不到未來出路的社會氛圍之下,看到這樣的電影內容,勢必會引發更多的感慨。


有人認為「活著,就有希望」,即使現在不如意,但是只要活著,就能夠等待翻身的機會,可是《力挽狂瀾》所傳遞的人生觀,卻不是只求「活著」,而是尋求一種「活得精采」的生命價值。比起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卻找不到方向,《力挽狂瀾》的主角所堅持的那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雖然跟自殺沒兩樣,可是在某些層面來看,卻是令人敬佩的!


跟那些「不知道為什麼活著」的人比起來,「死得其所」會不會也是一種幸福?

作者:馬來魔 【光影隨想】

本期焦點-【v.207】 200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