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遊戲》:發自內心感受恐懼與悲傷
「伊甸園(Garden of Eden)」-上帝在這座樂園中孕育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他們負責生兒育女,使整個地球都成為伊甸園;而史帝夫和珍妮就像這座「伊甸湖」的亞當和夏娃一樣,只不過這裡卻是一切失控意外的開端。
為英國新銳導演詹姆士瓦金斯第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獵人遊戲》以血腥兇殘的虐殺手段、令人無法喘息的刺激劇情及明快的節奏,塑造出一部非常成功的驚悚電影;但是,除了享受到九十分鐘的「快感」之外,如同導演麥可漢內克的作品《大劊人心》,以「驚悚片」的冷血無情來控訴各種形式的「暴力」,《獵人遊戲》也隱含著沉重的社會議題,讓人在電影結束後心情仍久久無法平復。
原文片名「Eden Lake」指的是教師珍妮(Kelly Reilly飾)與男友史帝夫(Michael Fassbender飾)兩人度過週末假期的一座湖泊,那裡現為荒廢獵場,因此人煙稀少、景色優美,一眼望去盡是各種層次的綠色鋪滿大地,間或點綴著粉紫色花朵織成的地毯。宛如人間仙境的風景,加上珍妮和史帝夫正沉浸在幸福的愛河中,這座「伊甸湖」成了《聖經‧創世紀》裡那座充滿快樂的同名樂園──「伊甸園(Garden of Eden)」。上帝在這座樂園中孕育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他們負責生兒育女,使整個地球都成為伊甸園;而史帝夫和珍妮就像這座「伊甸湖」的亞當和夏娃一樣,只不過這裡卻是一切失控意外的開端。
如同典型好萊塢驚悚片所包含的元素:公路、休旅車、偏遠的湖泊以及歡愉的氣氛,《獵人遊戲》也以此揭開「遊戲」的序幕。不同的是,主角從一群放蕩不羈的年輕學子,為慶祝畢業而呼朋喚友一同去冒險享樂,換成一對即將邁入結婚禮堂的戀人;車內廣播流瀉出的聲響也由吵鬧喧騰的搖滾樂,轉變成探討教育問題的訪談節目;另外在電影開始時,觀眾還見到珍妮帶著一群小孩子玩遊戲,呈現出一副喜愛小孩的溫柔形象。這樣的故事鋪陳,不僅宣告《獵人遊戲》與其他血腥驚悚電影的大相徑庭,也為往後的劇情發展鋪梗以作為對比,更提出本片所要探討的主題──青少年之間的霸凌和暴力與家庭教育的關係。
從電影開場描述珍妮擔任老師的段落,便可得知她對小孩的關愛與教育的熱忱。因此她會主動去關心獨自落單在樹林中的小男孩,甚至當他們在湖畔做日光浴,被一群青少年的言語及行動騷擾時,也不會以粗魯的詞彙來罵他們,還希望史帝夫不要去跟他們一般見識。相較於珍妮的溫和態度,那些小孩的家長就顯得輕浮粗鄙:不是將髒話掛在嘴邊、待人粗暴無禮,就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好像別人不該多管閒事教訓自己的小孩。對照起電影開場不久後,珍妮和史帝夫在車內收聽的廣播內容,以「學習尊重」作為主要議題,探討學生、家長與學校三者間的關係,發現多數家長還是將責任全數推給學校教育,令人不禁感嘆「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也難怪社會上普遍有著問題家庭絕對會產生問題小孩的刻板印象。
小孩原本應是可愛、純真、善良、活潑等的代名詞,然而在家庭教育不健全的長期汙染,加上同儕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響之下,珍妮和史帝夫所遇見的小孩們成了「惡魔」的化身。其中一幕殘虐史帝夫的段落中,帶頭的小孩布萊特為了讓每個人都無法從這個事件中脫身,以凝聚大家的向心力,要求每個人輪流用刀捅史帝夫,並以手機錄影存證。其實,這樣的情景在校園中屢見不鮮,因為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煽動,縱使內心不是真的自願,小孩們還是會為了無聊的「義氣」做出衝動的行為。而導演詹姆士瓦金斯則是將這樣的現象放大為冷血殘暴的虐殺畫面,加上行兇者又是一群年少的孩子們,更讓觀眾感受到不寒而慄的恐懼以及莫名的痛心。
然而,最為可怕的不是這些殘忍手法和血腥場面,而是整體價值觀及教育的異化造成的心理變態。誠如導演詹姆士瓦金斯所說:「《獵人遊戲》駭人之處在於,它有其他同類型電影所沒有的那份真實感。而且觀眾真正的恐懼將是發自內心深處。」畢竟如此兇殘的殺人事件不是天天上演,而不當的教育卻極有可能在無意間培養出心智發展不健全的小孩,進而發展出嚴重的社會問題。當電影中的那群父母得知小孩遇害時,只會一股腦地責怪、辱罵別人:「只是孩子!他們只是孩子!」絲毫沒有反省自己是否有做到為人父母應盡的責任。更可怕的是,還有父親試圖包庇小孩、掩蓋事實:「這裡是我們說了算。」儼然成為一個密實的犯罪共同體。
《獵人遊戲》不僅內容沉重到讓人窒息,整部電影除了開場的明媚風光及夏日陽光外,幾乎只見陰鬱的樹林及雜亂無章的枝葉密布天空,營造出幽閉恐懼的焦躁不安感;此外,女主角凱莉雷利從洋溢幸福的小女人,到為了拯救男友的堅毅神情,精湛的演技將情緒轉折表演得十分到位。特別是在滿懷憤怒之下失手殺了一個小男孩後,溫柔慈愛的本性又顯露出來,那種矛盾心情造成的痛苦與悲傷清楚地傳遞給觀眾,令人情緒也跟著為之糾結。總而言之,《獵人遊戲》絕對是近期最值得觀賞且會讓人印象深刻的血腥驚悚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