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雅畫作下的女孩》:世界的真面目
一言以蔽之:主題蠻雜的,但還是很有看頭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這部片子一開始很吸引不愛看古裝片的火行者,是因為它招募了兩個殺人魔對戲,且一個演神父一個演畫家: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詳見《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和史提蘭斯嘉史卡〔Stellan Skarsgard〕(詳見《亞瑟王》〔King Arthur〕)。當然,男士們還可以欣賞一下分飾兩角的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不過其中一角後來…嗯嗯…爛掉了。
火行者並不特別喜歡看傳記(純個人偏好問題),但《哥雅畫作下的女孩》並不是那麼地哥雅傳記。故事的確是圍繞在哥雅這個畫家的周邊在打轉,跟著他,我們也看到了那個年代西班牙的宗教、政治、戰爭、痛苦、無奈…如果說最後會掉下眼淚來,…大概也是為那個時代哭泣吧!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這部電影,很難形容,光看IMDB和爛蕃茄的分數,會覺得…是部商業爆米花電影(觀眾愛影評恨),偏偏它又完全不是,片中沒有特別的主線,只有好幾個人的人生經過了幾次的交錯,一個是哥雅畫作中的女孩娜塔莉波曼,她被刑求而承認了莫須有的罪名,她的父親透過史提蘭斯嘉史卡(哥雅)接觸了神父賈維爾巴登,想救女兒出獄,結果不但沒成功,連賈維爾巴登也被迫成了逃犯…。
整部電影看完,說實在的,並沒有看出什麼東西來…
不是說電影言之無物,應該說電影丟了好多東西出來,比如以宗教之名,行迫害之實,也看得出在那個時代,人民根本得不到什麼資訊,戰爭爆發,政權更替,連日子都不能安定過,真的會在乎誰當主子嗎?每個角色好像都有著一段故事要訴說,也許是這樣造成電影主題過多,顯得有點抓不到重點吧。
但對本來就什麼都想吸收的火行者而言,就全盤一起接受也無妨,也許,生在那個時代,也是一樣的徬徨不是嗎?不知道哪天哪一國的士兵會突然衝進來殺了全家,不知道哪天為什麼突然被教廷召喚莫名其妙被判罪,不知道何時政權又突然交替重獲自由而外面的世界已經變了。不光是老百姓生活沒個方向,連身為神父的人,有時也自身難保。
非常喜歡賈維爾巴登最後的一個淡淡笑容,背後的心情複雜至極。可能是自嘲,火行者心中卻有一種蠻特別的感受,在那個時代,說不定,發了瘋的人,才找得到幸福…。娜塔莉波曼一邊拉著賈維爾巴登的手,一邊抱著小嬰兒,這背影實在有種無言的感嘆。
這一切,史提蘭斯嘉史卡經歷了,有時,他冷眼旁觀,有時,他伸出援手,有時,他無能為力。但這一切,一切的一切,都在他的筆下,成了偉大的畫作。如同片頭所言,這些畫作,呈現出來的,是「the true face of our world」。然而,這麼多的罪惡,豈是一人之力所能造成?人類也要為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背負責任,只是,到底誰才是無辜的?到底誰才該上絞刑台?誰才該得救?
看著《哥雅畫作下的女孩》中那個女孩從窕窈淑女到落難,甚至到精神失常…讓人看了辛酸,最後,卻有點為她開心…。
然而,如果真的是想要看歷史,並不推薦《哥雅畫作下的女孩》,因為當時的局勢絕對不是這麼簡單可以描繪出來的,《哥雅畫作下的女孩》表現的或許只能說是哥雅所看見的部份,冰山的一角。可以用來體會一下在沒有電腦網路沒有新聞的時代,所看到的片面歷史,對一個活生生的人而言,一點點,就已經遠遠超過負擔了。
導演米羅斯佛曼〔Milos Forman〕也導過《阿瑪迪斯》,所以可能會造成一些過高的期待,相對於《阿瑪迪斯》的經典,《哥雅畫作下的女孩》的確是較無章法,喜歡不喜歡,大概就看你是把這「無章法」視為時代的一部份,或是電影的一部份吧。
觀影最低需求
□ 想看看那個時代不安定的生活
□ 對畫作有一點感覺
□ 對人和環境的交互作用有敏感度
□ 不介意太多的沒一個足夠深入的主題
□ 想了解畫作背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