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影評《300壯士》
當近年蝙蝠俠、蜘蛛人、超人這類男性英雄都流露出凡人的情感困頓與自我認同焦慮時,身為凡人的斯巴達男兒反而在《300壯士》呈現出一種看似超人的理想男人形象,影片的所有技巧(無論配樂、鏡位、剪輯、音效)到演員的造型,都成為支持這種「陽剛至上」論調的有效工具。


但娛樂電影從來就不只是娛樂而已。當它成為觀眾趨之若鶩的對象時,往往也表示了除卻製作水準,它在滿足大眾「慾望」上的成功,尤其對這部嚴格說來並不具備大卡司的影片而言。
當近年蝙蝠俠、蜘蛛人、超人這類男性英雄都流露出凡人的情感困頓與自我認同焦慮時,身為凡人的斯巴達男兒反而在《300壯士》呈現出一種看似超人的理想男人形象,影片的所有技巧(無論配樂、鏡位、剪輯、音效)到演員的造型,都成為支持這種「陽剛至上」論調的有效工具。
因此,我們無須意外本片鏡頭行注目禮的對象竟然是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傑哈德巴特勒飾)的裸體。從他而下,這些高大威猛、毛髮茂盛、腹肌分明的男人們,在赤紅如血的戰袍欲遮還露下,展露出陽剛的魅力。這種陽剛是被本片完全信服膜拜的,就連渾重的盾牌與飛馳的長槍,都成了展示他們力與美的符號。而向內發展,則成為服從單一領導、視死如歸,絕不退縮、絕不妥協也絕不投降的信念。在如此陽剛的世界裡,影片順水推舟地用鮮血製造興奮,把武器刺入身體的痛楚充當高潮。
而與之相對,自稱「神王」的波斯王,其形象自然是「陽剛」定義的反面:畫眉、勾眼、唇彩、耳環,以及全身上下多如繁星的裝飾。與其說是對史實的考據,不如說是用以區分本片意識型態中,正邪兩方的外顯特徵。而且它還故意讓波斯國王身型高大、聲音低沈,卻有著一副婀娜蠱媚的打扮。而男主角對波斯王的最後一擊,竟是羞辱性地「毀他的容」!
事實上,從外型、信念到戰技都整齊畫一的斯巴達軍人,在被渲染成理想的陽剛男性之餘,也洋溢著一種近乎法西斯的激情,因為相較於他們,片中斯巴達的惡人則有兩種:一種是外表上的畸形(無論是山巔上的先知或是背叛斯巴達的駝子),一種是吃裡扒外的議會成員。前者透過「外在」來強調其優越感,這又可和鏡頭對斯巴達軍人身體的迷戀相互觀照;後者並非對西方民主的質疑,而是對「異議者」的否定(因為不同意斯巴達國王的人必定是叛國者兼覬覦王后的登徒子,亦即國王的權威無可質疑)。
當《300壯士》成功誘導觀眾認同西方∕白人∕男性∕殺戮所象徵的陽剛價值後,波斯人(亞洲∕有色人種)的陣仗被視為奇技淫巧、信念被視為暴政,也沒什麼好意外的了。但這不是歷史真實,而是詮釋角度的差異,唯一的真實是詮釋的觀點所反應的意識型態。是否照單全收,則是觀影者自己的問題了。因為電影,從來就不只是娛樂和藝術而已。
本期焦點-【v.0108】 2007/03/16
其他新鮮事兒

新海報養眼披露:強尼海盜改走酷男路線 (3/16)

《300壯士》熱血而復古的雄性鬥魂 (3/16)

開眼BBS精選 (3/16)

動物暴力純愛電影拼盤 (3/16)

翹著二郎腿打開電視看世界 (3/16)

《薄暮之光》後政治時代,底層人民請自救 (3/16)

《門徒》毒蟲的悲情 (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