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陣:可惜幸福小眷村
《逗陣ㄟ》有著重建舊台灣的熱情與企圖,但是演員太過用力的表演,以及刻意討喜逗趣的情節設計,反而讓《逗陣ㄟ》失去了在土地上逐夢圓夢的能量。

盧金城執導的《逗陣ㄟ》很有機會拍成台灣版的《ALWAYS幸福的三丁目》(音樂總監呂聖斐打造的主題音樂,就很近似《ALWAYS幸福的三丁目》由佐藤直紀打造的主題樂章),雖然編劇(徐錫彪、盧金城、王瑄錡)有著擁抱(或者重建)昨日的誠意與企圖,然而功力稍遜,角色深度不足,對白太過直接,人物與歷史的連結點不足,幸福與催淚指數都未達期待高度,可惜了。

《逗陣ㄟ》基本上是民國70年代的台灣眷村故事,主軸就繞著梁修身飾演的劉杭生一家人圍轉,劉杭生是隨著國民黨來台的退伍軍人,轉開計程車為生,江淑娜飾演的劉太太則是勤力持家的家庭主婦,他們育有一子三女,從家庭、學校到眷村,青春期的煩惱與肆無忌憚的童年,都以劉家做核心,以不規則的點線面散射開來,藉此串成一個台灣經濟起飛前夕的時代拼圖,製作團隊花了不少力氣去重建舊台灣的景貌,從舊眷村、髮型、旗袍、洋裝、海報到廣播聲音都煞費苦心,其中以各類交通工具最見規模:從大巴士、計程車、小摩托車、腳踏車,甚至賣麵茶的小板車,應有盡有。
我並不懷疑《逗陣ㄟ》重建時代的誠意,然而,人物地圖太過狹窄,卻抵銷了《逗陣ㄟ》的美術企圖,亦使得劇情動力未能有效延伸的關鍵。

《幸福的三丁目》的功力在於人物皆有血有肉,亦有喜怒哀樂從根莖枝葉蔓生,《逗陣ㄟ》卻都只是浮光掠影輕輕一觸,不但主角家人如此,其他真正有戲的配角亦都只是皮相功夫,罕見角色內心。

至於電影中砸下大手筆完成的幼稚園校車的火燒車場景,既不真實,又不盡合情理:怎麼冀求小小年紀的亮亮來勇救一車幼童?又怎麼讓「路人甲」吳定謙變成了浴火英雄?他可以毃碎車窗,其他的圍觀路人卻只會在車外比手畫腳嗎?緊張的煽情大戲,反而暴露了戲劇邏輯場面調度的盲點。

從《志氣》到《逗陣ㄟ》,這兩部台灣春節賀歲電影,都看得出創作誠意,但也暴露出編劇太過薄弱,素材太過簡單,人物太過皮相的弱點,兩相比照之下,編劇一環顯然是台灣電影最需要再琢磨使力的關鍵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84】 2013/03/01
其他新鮮事兒

《志氣》演員到位,支線飽滿,主題虛浮 (3/1)

好萊塢瘋青少年文本 誰才是暮光接班人? (3/1)

《林肯》平等的美好與無庸置疑 (3/1)

《倒數夜驚魂》教化人心的驚悚片 (3/1)

《NO》智利,幸福即將來臨 (3/1)

《決殺令》訴說美國蠻荒時代不被允許的愛 (3/1)

《阿嬤的夢中情人》時光,是最美麗的故事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