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雨果的冒險:電影課堂


電影中還有電影,豈不妙哉?《雨果的冒險》訴說的,其實是一場電影的冒險。

如果你不知道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是何許人也,你可以不必讀這篇文章,如果你不知道梅里葉是何許人也,你一定要看《雨果的冒險(Hugo)》這部電影,這是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創作這部電影的始意:獻給天下電影愛好者的入門獻禮。

雨果的冒險》的主要核心就是介紹法國電影史上一位重要的實驗家與實踐者─喬治.梅里葉,介紹這位曠世奇才如何在風雲際會的年代,開發了電影的魔法空間,又如何在風雨飄搖的年代裡,被命運巨輪輾碎了所有的夢想與財富,更重要的是透過製作華麗的《雨果的冒險》,讓年輕影迷得能銜接電影史上已挳日漸泛黃蒼白的斷簡殘篇。

只有老學究會想要把電影院當成教室,絕大多數的人進戲院都是找樂子,一旦知道要上課,就寧可不進學堂,改找其他樂子了,《雨果的冒險》最成功的一點就在於事前絕不告訴你這是一部有關梅里葉的傳奇,這是一部向電影開發史的實驗先驅致敬的電影,甚至這還是一部用了極其迂迴的方式,告訴世人:再不好好保存電影拷貝,經典電影還是很快就有飛灰湮滅的(梅里葉一生拍過五百卅一部電影,最後僅有二百部傳世)...可是一旦看完《雨果的冒險》,你不知不覺就已經上了一堂電影歷史課,如果你再按名索驥,找到梅里葉生前所拍過的短片(不只是那部在1902年拍攝的經典名片《月球之旅(Le Voyage dans la lune)》,就可以明白馬丁.史柯西斯花了多少力氣,既要重建當年梅里葉的片廠規模與拍攝手法(特別是怕光線不足,所以搭了個玻璃屋片廠,堪稱是太陽能製片先驅),看他如何融合劇場、魔術與重複曝光與抽格剪接所實驗的電影特效,在電影草創年代探索了電影的無限可能...



是的,只要看過梅里葉的作品,你很難不佩服他的才情與勇氣,也因此才會對他在經營失利,心灰意冷後,彎身哈腰窩在巴黎的Montparnasse火車站,開起玩具與糖果店的晚年淒涼際遇,備感唏噓,馬丁.史柯西斯透過火車站裡的一位怪老頭與一位很有機械天份的雨果小子的遇合傳奇,來探究一代大師的晚年身影,算是很努力來吊觀眾胃口的迂迴設計,符合了商業電影隱藏問號,創造一連串驚歎號的高明技法了。

可是,梅里葉的電影史終究是他的電影史,馬丁.史柯西斯雖然還客串了照相師傅,拍下了梅里葉的傳奇人像,《雨果的冒險》終究是他的作品,而且是他以三D電影手法所拍攝的摩登電影,用最前衛的技術來處理一則古老的電影傳奇,「炫技」就成為他必需施展的身手,也得以因此呈現電影科技的百年驚夢,《雨果的冒險》一開場,他用了helicopter shot的技法,一路從巴黎空中低回進入車站,再橫衝直撞,肆百忌憚地穿過人群,直接撲向躲在鐘樓窗面,偷窺著車站百態的雨果,一氣呵成,明明人山人海,攝影機卻能如入無人之境的力道,坦白說,還真是三D視效的新關卡(《阿凡達》是透過垂直縱深的滑行,創造了雲霄飛車式的空間震撼,《雨果的冒險》的水平橫移,其實是難度更高,更需要動畫配合的工程技術與場面調度,光看這場開場戲,就足以說明馬丁.史柯西斯以技服人,獲得眾多大獎青睞的原因了。



但是,馬丁並不因此自滿,《雨果的冒險》中的那個車站景,就像極了梅里葉打造的透明攝影棚,而且馬丁還將車站裡上演的小情小愛,轉換成對戰爭傷害的指控:車站巡佐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傷腿,得靠金屬義肢行走,心胸難免偏激,唯獨對賣花女情有獨鐘,願意笑臉相迎,偏偏賣花女的哥哥也是在大戰中為國捐軀,同樣身為天涯淪落人的竟然也還包括了梅里葉(電影史的作家訛傳他已死於大戰中,馬丁非常委婉地批判了電影學者/評論家,那種自以為是,不求甚解的研究態度),而且真正讓梅里葉走下坡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受夠了戰爭的血淋真實,對於梅里葉的魔幻人生不再感興趣,而且法國軍方以戰爭之名,大舉溶毀了梅里葉的底片以取其銀粉,都呼應了戰爭茶毒人性,以及戰爭蹂躝電影的主題,劇本的前後鋪排,脈絡亦極清楚鮮明。



只可惜,《雨果的冒險》雖然找到了Asa Butterfield來飾演心有所繫,矢志圓夢的雨果,但是他與梅里葉(影帝Ben Kingsley飾演)的互動關係,傳承狄更斯《孤雛血淚(Oliver Twist)》裡的費更與奧利佛的緊張關係,卻創造不了兩人融冰的關鍵效應,甚至雨果與梅里葉孫女Isabelle (由Chloe Moretz飾演)的那段純純之情,從鬥嘴到攜手,也談不上啥化學效應,太可預料的結果,就毫無期待了。反而是Helen McCrory飾演的梅里葉夫人,竟然是梅里葉電影中的女主角,馬丁不但大玩戲中戲的魔幻手法,也替電影人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感情寄託,再次寫下歷史註解,也算是一魚多吃的高明處理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333】 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