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危機倒數》:傲慢與偏見


戰爭電影經常選邊,創造了英雄,也雕塑了惡魔,但是創作上的偏見,卻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傲慢的真相。

人紅是非多,這是歷史教訓。《危機倒數》得獎,成為奧斯卡最佳影片後,所承受的外界檢視壓力,更勝以往。


單向的美國英雄主義,其實正是《危機倒數》無法迴避的創作觀點。電影描寫美軍在伊拉克前線承受的生死煎熬與巨大身心折磨,既然故事發生在伊拉克,何以伊拉克的形象卻是如此模糊?你叫不出任何一個人的名字(除了男童貝克漢,但是那也不是真名),你甚至不關心任何一個人的生死,《危機倒數》只關心美軍生死,只有美國人的觀點。


是的,伊拉克不見了,確實是《危機倒數》最偏頗的創作選擇,但是那並非全然是美國人的傲慢偏見,部份內容確有意在言外的文化批判,只看大家如何解讀。


以貝克漢而言,一位在美軍營區販賣盜版DVD的伊拉克男孩,因為會講幾句簡單英語,反而成為除爆高手詹姆斯中士消遣無聊時光的談天交往對象。貝克漢便宜賣的DVD品質不佳,因此傑瑞米雷納飾演的詹姆斯口頭上嚷著退貨,卻也因此有了焦點話題,詹姆斯因而能以小額美鈔交換貝克漢的回應,展現了強權臨視弱邦文明的施捨姿態(其實,那也是美國人對猖獗盜版的一種無奈嘲諷),因而有了能在火線空檔,踢起足球,消磨時光的小小遊戲。


但是,貝克漢到底是誰?到底是什麼背景?詹姆斯從來不了解,更嚴厲一點說,其實是根本不關心。如果他真的把貝克漢當成朋友,何以完成不關心他的身份與背景?自以為是的友情關心,卻禁不起進一步的細節檢視,只說明了美軍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掠奪者,貝克漢只是一個被刻意放大的「親善」形象,以致於一旦發現了人肉炸彈的犧牲肉體時,一向冷靜無情的詹姆斯卻莫名激動了起來,他的朋友被人殺害了,義憤填膺的他於是不顧一切地要為朋友復仇(但是,那也隱含了他猛然發覺自己可能是被「友情」蒙蔽,成為炸彈攻擊對像的醒悟與恐懼),加上貝克漢真的失蹤了,於是就決心私出軍營,要揪出隱身幕後的恐怖份子。


但是面臨行動時刻,他才發現自己其實對貝克漢的身世背景一無所知,血衝腦門的他其實很像無頭蒼蠅,只能硬捉著另一DVD商人強逼他供出貝克漢家人,無知又魯莽,急躁又盲目,不也正像是其他美軍面對著神秘敵人時只能大呼小叫的行為翻版嗎?


原本想要行俠仗義的詹姆斯被教授夫人趕出家門後,快步逃竄過伊拉克街頭,那是他完全陌生,沒有交集,不曾理解的異世界,回到自己營區時,還得在守衛疾聲吆喝下,趕緊趴在地上,接受搜查檢視,他不再是英雄,只是一條不得不在槍口下聽話的狗。


但是貝克漢沒有死,貝克漢也不是那位血來模糊的人肉炸彈,兩人再在營區相逢時,詹姆士不再理貝克漢了。或許是自尊受創了,或許是自覺熱情浪漫過了頭,那一夜的血氣方剛,竟然成了不堪回首的往事,手上拿著足球,還要賣DVD的貝克漢,心裡難免嘀咕著:「神經病!」


是的,《危機倒數》探索的正是美國軍人的心理狀況,侵門踏戶的美軍不曾(也無意)了解他的敵人,一切都只是想像投射,一旦夢醒了,一旦確知了真相,發現自己的盲點與無知,翻臉無情,也就成為必然的結果。


詹姆斯可以看見的敵人,只是一枚又一枚的詭雷炸彈,看不見的卻是對方的語言、文化和心態。導演嘉芙蓮碧露特別安排了一場詹姆斯要面對身上綁滿炸藥的伊拉克人質,一向獨來獨往的詹姆斯這時首度手持無線對講機,要求翻譯官透過對講機告知人質做出配合動作,那是唯一的一次美伊溝通,結果卻是失敗的,溝通無效的挫敗,讓這場戰爭蒙上更深的絕望色彩。


從這個觀點來檢視《危機倒數》的美軍孤鳥心情,或許就更能明白電影對戰爭暴力的深度解剖,拆除汽車炸彈時,杯弓蛇影,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是疑懼對像,因此言語不通的計程車司機硬闖禁區時,詹姆斯就像獨行俠一樣單槍退敵,因此沙漠遇襲時,詹姆斯透過望遠鏡觀測,逐一解決埋伏狙擊手時,伊拉克對手到底在想什麼?要什麼?美軍不知道,觀眾亦不知道,導演創造了值得同情的美軍角色(對手正在逼近,生死一線間),帶領觀眾去完成一場美軍英雄的冒險遊戲(友情演出一場戲的雷夫范恩斯,很快就中彈死亡,卻也因此激發了戰爭無情的憐憫情緒,渾然忘卻了他是追求人頭賞金的傭兵獵戶,是淌戰爭渾水,發戰爭財的投機商人),期待著美軍能一槍解決遠方的狙擊手。


《危機倒數》選擇了站在美軍這一邊的單邊論述,看似盲目偏頗,卻也相當程度反映了我們對於戰爭真相的理解(美國帝國主義的論述主導,也控制了我們的理解),只喳呼著美國人的生死,伊拉克人的形象一片模糊,不也是許多人解讀美伊戰爭時,不求甚解,人云亦云,自以為是的簡化心態嗎?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261】 201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