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肯洛區得獎:金玉良言


能夠獲得同業敬重,獲頒終身成就獎,當然是很令人開心的事,但是傳承生命經驗,也許比得獎儀式更重要,一切全看誰是有心人。

終身成就獎得主不只是拿一座獎而已,分享他們的奮鬥經驗,才是「終身成就」得能傳承,得能廣為人知的最大意義。


歐洲電影獎2009年的終身成就獎頒給了英國導演肯洛區,雖然歐洲電影學院沒有替這位名導演出一本專書,頌揚他的成就,至少在官網上做了一篇訪問,這篇文字就詳細介紹了他的心情與心志,讓我看到了一位大導演的器度。


首先,主辦單位恭喜他獲得了「終身成就」獎的肯定,他的回應就很不俗:「電影是由一群團隊協力完成的,我只是一名導演,工作夥伴們的貢獻常常被低估了(特別是編劇),我願意代表我的團隊夥伴來接受這個獎,而且這是領取這個獎的唯一態度,否則就太自私了,得獎,讓我很光榮,但是不必縈懷,因為你一旦在意,你就很難再工作了。」


夠格領取終身成就獎,意謂入行的時間夠長,肯.洛區從1960年代開始拍片,他怎麼看得拍片環境的改變呢?他的回答同樣言簡意賅:「表面上,新科技帶動了極多變化,但是本質沒有改變,你就是得去尋找角色,精彩的敘事,處理生活命題,與演員相處,要求表演…更重要的是你要確定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


肯洛區早年拍過很多紀錄片,他拍的劇情片多數多包含著政治、社會主題,關心工人和弱勢族群的遭遇,這款電影工作者往往都在創作中包含著改革社會的期待,他對電影的社會影響力有什麼看法呢?他提出了一個很犀利的批判觀察:「很多美國大製片廠拍攝的商業電影都隱含著某種右翼主題:「孤單英雄只要手上有槍就能夠征服一切,解決所有的問題(the lone hero who can conquer everything and solve your problems and that the gun is the answer to everything.)甚至他們還大言不慚地說北美是全球最自由民主的地方,那還真是個笑話,我還是希望市場上能有激進或批判類型電影的空間。」


每一回拍片,從選材到製作,電影團隊都會認結識許多陌生的朋友,肯洛區就認為拍片最有意義的回饋不是製作完成一部電影,而是拍片期間所認識的每一個人:「不論是西班牙內戰的老兵,尼加拉瓜打游擊的民族鬥士,堅守原則,團結抗爭的勞工,或者是備受生計煎熬的失業勞工,遇見這些人你就會更加清楚電影工作者所站的位置是多麼地優渥特別。」


做為資深電影工作者,他亦在訪談中對於年輕人提出三點很實用,亦很有觀點的從影建言:


首先:加入工會,與其他夥伴一起奮鬥,因為我們需要相互支援,我們得要求政客們拿出行動來保護歐洲電影工業。(註:這個概念其實很適合提供給台灣的新秀導演們參考,單打獨鬥難成氣候,團結奮鬥才是真。)


其次,他建議有志從事導演工作的歐洲年輕人:「急著進電影學校,不妨先到劇場去見習,從演員身上取經學習。主要是拍片其實不難,只要安排妥當,拍攝影像,然後重組即可完成,很多導演自以為只要隱身在攝影機後面,再找到幾位技術專家就可以來拍片了,但是卻一直不懂得該如何與演員們合作。英國劇場不時會改編世界名著或名劇,工程相當浩大,卻也因此可以瞧見演員們如何因應挑戰,懂得如何創造精彩表演。電影學校往往會帶給學生一切都很容易的錯覺。」(註:好導演就是懂得激發演員的實力,好導演同樣懂得讓演員發光,李行與歐威、李安與郎雄的組合就是最佳明証。演員能夠绽放光芒,電影的感染力就更強了。)


第三,他認為導演與編劇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聰明的編劇未必會導演,能幹的導演未必有話要說,時下很多人都認為導演應該自己來寫劇本,他並不認定這個看法,他認為好導演應該是找到好的編劇來完成劇本。(註:導演同樣要在文字劇本中找尋創作脈絡,找出更合適的電影媒介來傳達文字概念,導演離不開劇本,但是未必要自己撰寫劇本。)


書寫部落格的文章,對我而言,最大的意義就是在舉世滔滔中,尋找一些被流行風潮給遮掩覆蓋的人生珠玉,與同好共享,今天打開報紙,四家文字媒體對於歐洲電影獎的介紹,總字數不達千字,除了介紹得獎名單,別無其他資訊了,閱報不滿足,自己找出路,一直是刺激我繼續書寫的生命動力。但我更相信,肯洛區的這篇「終身成就獎」訪問記,靈光到處燦閃,有緣的部落格朋友必能從中滋生更多體悟。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250】 2009/12/17